小人是对一些品质与操守、心胸与气度存在问题的人而言。自古以来,大至政治动作,小至日常生活都有小人兴风作浪,或暗设绊脚石,或明打“小报告”,诬陷者有之,告密者有之,暗杀者有之,花样百出,极尽手腕。很多君子、忠臣惨遭陷害,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回顾历史,被小人陷害的高洁忠良人士,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概莫能外。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小人当道的朝代,忠良义士的命运即国运,赵牧的被害,告诫那些忠良和君子:一方面固然因为小人无时不有,另一方面却也说明小人不可得罪。要时刻抱着小人不能不防的心态行事。
小人之所以能成事,是因为他们也有着自己成事的准则。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君子断难全然躲过小人的“七十二般武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就是小人的“智慧”,无不用于旁门左道,他们很少琢磨事,大多琢磨人。小人是很容易记仇的,哪怕这“仇”,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件事,甚或一切只在无意间,伺机的小人就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小人报仇是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的。
小人最可怕且令人防不胜防的本事很多,有一个就是:不交一个真心朋友却使许多人把他当作朋友的人。小人心里明镜似的,别人却不知就里。小人善交友,但交心便不是小人;小人常有聚会,以表示自己朋友如林和仗义疏财。小人多是“热心肠”,多能说会道,善于表白,善于把自己打扮标准的君子。小人一般成不了大事,小事却做得最好。比如决不会忘记时时处处巴结领导,决不会以不逊言词树敌,表面工作做得最好等等。小人都是两面派,都八面玲珑。小人做任何事都是真真假假。小人是飘忽不定的云,是看上去清澈却有毒的水,是当权者的痒痒挠,是寄生在别人裤裆里的虱子;小人是机敏的苍蝇,你讨厌它却打不着它;小人是“团结的模范”;好色而无胆的小人,是轻贱女人眼前的好风景。小人知道的事情很多,上至国家政治,小到;邻里隐私。小人还最容易得势。小人最喜欢玩政治,所以离不开群众,如同鱼儿离不开水。“水至清则无鱼”,小人只能在浑水中生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摸到他想要的鱼。
小人有如此多的“武艺”,为什么说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呢?
这就要从君子与小人之间品德及行事差异说起了。君子讲原则,小人不讲原则;君子在明处,小人往往在暗处;君子是散兵游勇孤军奋斗,小人则往往拉帮结派兵团作战;君子光琢磨事不琢磨人,无心恋战,小人光琢磨人不琢磨事;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因此如若有一天不得已得罪了君子,登门谢罪或终有一天不得已的苦衷可以公之于世时,君子可以原谅你,小人则不然,他会想方设法地伺机报复。
但是生活中小人无处不在,无论如何也会与之打上一些交道。小人常施小恩小惠于别人,那是为了更多的回报。小人施惠以后会不断地向你强调他的大度和侠义。于是你就会满怀期待。但是,请看,关键时候到了,小人恰恰在这时暗地里使绊子,整治你。可过后还会编一套谎话来向你邀功请赏。可见,小人虽“小”,但能量大,我们应当另眼相看,千万不能小瞧。“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小人”两字。因此,要在平时多思考,多了解,多观察身边的人,是小人的敬而远之,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