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节:走进中世纪(6)

明朝四季 作者:赵柏田


在这一整套齿轮般紧密绞合的文官制度中,官员从九品到正一品分成九品十八级,升迁调用都有一定的法度。六部主官及地方军政首脑向皇帝负责,属吏向上级负责,系统分明,职权清楚。都督府管军不牧民,六部牧民不管军,各部门既有合作,又互相牵制,都察院则负责监视一切臣僚。在这样一种崭新的制度下,行政、军事、监察三种治权互不统属,由皇帝亲身总其成,也就是说,皇帝不仅是帝国这台大机器的主人,也是它的实际操纵者了。

这一套正式机构之外,朱元璋还培植了一个令人闻之丧胆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这一机构的前身是“拱卫司”,下设“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行为,但凡捕风捉影之事无不奉闻,用朱元璋的话来说,“有这几个人,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1382年正式改名锦衣卫后,侦伺处刑之权也集中到了这个皇家私人机构,法外有法,刑外有刑,恶犬一下升级成了虎狼。

皇帝总揽六部,成了全天下最忙碌之人。据历史学家吴晗统计,仅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间,朱元璋收读的文件就达1 666件之多,所奏事项3 391件,平均每天看200多份文件,处理400多件事项。对朱元璋这样一个精力充沛之人来说,或许不以为苦,但对后世诸君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智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量。为了从烦杂的政务中脱身,朱元璋任命了四辅官,即协助他处理政务的机要秘书。到了1382年,罢四辅官,设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诸大学士,秩正五品,职责是详看诸司奏章,兼司平驳,侍从左右,以备顾问,但这些被称为内阁学士的官员并不能参决政务,他们只是类似于皇帝顾问团中的一员,可予随时撤换。后来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作了一个变通,把大学士选拔到身边当值,军国大事皆在内阁办理,由是确立了通行整个明朝二百多年的内阁制度。

胡惟庸案发生后不久,朱元璋命令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到北平就藩。在皇帝的诸多儿子中,朱棣被公认为最为能干的之一,皇帝希望他最信任的这个儿子把守从前元朝的都城,以此保证帝国北部边疆的安全。因为元顺帝虽已被赶往漠北,但时刻都在想着反攻。说是偌大一个帝国,在朱元璋看来就如同自家一份私产,为了让基业传之久远,他把兵权集中到了最能干的几个儿子手里。除了燕王之国北平,其他几个儿子,宁王封在热河,晋王封在山西,秦王封在陕西,辽王封在辽东,代王封在大同,肃王封在甘肃,这些有统兵之权的塞王基本上沿长城一线驻扎,担任着抵御蒙古骑兵入侵的重任。

事情到此远没有终结,胡惟庸的罪状在他死后还在不断升级,从“通倭通虏”到“谋反”,同时把一大批开国元勋都给株连了进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