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宣两朝纪事
杀藩
皇室的权力争夺愈演愈烈了。这壁垒分明的两大集团,一边是太子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以及文臣杨士奇、杨溥、杨荣、夏元吉、蹇义、黄淮等一班东宫僚属。他们都是朱棣为太子挑选的当代最知名的学者。一边是皇帝宠爱的汉王朱高煦,他的支持者主要是一批将领。从两大集团的势力消长来说,因太子失宠,东宫一派暂处劣势。解缙已被构陷至死,杨士奇反对废储改立一再建言止谤,两次受牵入狱,杨溥、黄淮等为此入狱更是长达十年之久(作为对他们忠诚的报答,朱高炽即位后这些人都获得了重要职务)。
力量的天平在1415年开始出现倾斜,这年5月,改封汉王之国青州(山东益都),朱高煦又不想去,提出迁都后要继续留守南京,朱棣这才察觉到这个儿子有些不大对劲,他已经听说了汉王阴谋夺谪的一些传闻,特召蹇义和杨士奇来问。蹇义保持沉默,杨士奇则颇为机智地回答说,自己和蹇义都是皇帝选定为东宫服务的,外人肯定不会在他们面前谈论有关汉王的事,但两次遣汉王就藩都不肯行,眼下迁都在即,又提出留守南京,其莫测的用意不能不防。朱棣听了这话若有所思,不久就下了决心,下敕文敦促朱高煦动身:既然受了藩封,怎么可以长久居住京师?以前让你之国云南,你嫌路远不去,这次把你的封地改到青州,你又托故不去,这恐怕不是你的真实意图吧?皇命已下,不可能再有更改,你就准备动身吧。
朱高煦极不情愿地去了封地,他怎会甘于承认已被淘汰出局,他私自招募了三千兵士,在封国内纵横来去,为所欲为。这支不隶属于兵部的军队实际成了他的私人武装。离开了天子脚下,再也没有了什么忌讳,举凡车乘、仪仗等的配备也都大大僭越了一个藩王应有的标准。朱棣闻讯非常恼火,再加上第二年十月他听说朱高煦回京来朝之际,又做下了数十桩不法之事,更是忍无可忍,气急败坏的朱棣把儿子痛责一顿,褫夺了王爷冠服,把他囚禁在西华门内,还准备将他废为庶人。为人仁厚的太子跑到朱棣面前哭着哀求,才保住了朱高煦的封位。为示戒惩,皇帝削去了朱高煦两护卫,杀了他左右一些唆使他不法的官员,于次年三月,把他改封到了乐安州(山东广饶),并令他接到命令即日动身前往,一刻也不能拖延。
被仇恨和愤怒的火焰灼烧着的朱高煦已然失去了理智,到了封地后,怨恨更深,密谋更加急迫,太子多次致书提醒,他都没有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