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城市的3.0版(1991年—)
城市的3.0版以智慧化为主要特征,依托智力资源,利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将世界城市不仅变得更小、更扁平,而且“更智慧”。
最近几十年,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社会的兴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工业动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也随之由产品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商业商务中心转变。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网络对交通运输网络的补充,大大拓宽了城市的活动空间。电梯的广泛使用,使城市的空间不仅从宽度更向高度进行拓深。在最近的20年里,世界各国再一次掀起了大城市发展的浪潮,集中表现在大城市人口又一次快速增长,其发展的基础是以知识经济加速来促使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城市功能和聚集能力的增强等。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由集聚经济职能转变为信息经济职能,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服务型,城市职能不断软化。知识、信息资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信息网络已渗透到城市的生产、生活、交通与娱乐等各项职能之中,促使城市职能进行新的整合,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逐步形成,知识经济正式转化成生产力。同时,全球高速信息网络正在形成,位于跨国信息网络中的城市,正成为全球区域和国家等不同层次的结点,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城市。
但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诸多城市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并体现在世界城市化过程中。以人类与自然协调为宗旨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多种要求,使城市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人口保持一个低速增长,但总量偏高
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指出,地球人口正以每秒2.6人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中后期,世界人口总量将突破70亿大关;到2025年,世界上的人口总量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再增加22亿。世界主要人口大城的2025年人口增长预测如表1-1所示。
表1-1 世界主要人口大城的2025年人口增长预测
2.技术高度发达,城市趋于智慧化
科学技术到目前已有一定积累,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还将得到质的飞跃,涉及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医学、农业、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领域。在各个领域内,智能化的技术水平在提升,人工智能也将更多应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传感技术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使原本只在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拓展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与互动。云计算的应用,让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在话下;IPv6的应用让世界上任何物体都将有自己的地址。丰富的终端呈现,通信技术的高带宽发展,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通信变得畅通无阻。而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都能注入科技的智慧,让冰冷的器械注入能思考的元素,变得更智慧。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无阻碍的通信高速路,无所不能的智能应用系统,让整个城市建设基于智慧的神经感知。万能的信息处理,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更好地运用智慧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经济将高速增长,服务型经济将在城市中居主导地位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的经济体整体上继续保持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4月21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联合序言,称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复苏。预计全球增长在2010年和2011年将达到4.25%,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GDP在2010年维持在10%。从2008年到2050年,全球的经济将增长4倍,而像中国和印度这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的经济将增长近10倍。即使面临经济危机,各国的经济发展策略仍然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全球的经济发展各国都充满信心。
服务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服务经济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优化传统产业资源的配置;能直接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能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业产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1980—2000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上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如2006年,香港服务业在本地生产总值所占比率为91%,纽约、伦敦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85%,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0%以上,服务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到所有消费的1/2左右(根据公开数据整理而得)。据统计,国际项目外包市场2003年达到5.1万亿美元的规模,涉及产品制造服务、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等多个服务领域,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