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世界城市的成长故事(3)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 作者: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


1.1.2  城市的2.0版(1851—1990年)

工业革命改变了城市的发展轨迹,城市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的2.0版本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依托人类改造世界上的资源,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使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增长。

1.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数量剧增

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成为工业生产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加深了地域分工,促使了工业和人口在地域上的集中。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产业提供了后备劳动者,从而使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此外,工业化也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革命是近代城市进程的“启动器”,使全球出现了一批真正的现代城市。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

据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西斯蒙·库茨涅茨统计,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1994年法国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96%,农业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4%,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5.7%。

在此阶段,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和普及基本实现。二战后,世界城市化进入空前发展、扩散和全面繁荣的时期。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数量剧增。1960年,世界上有114个城市的人口在100万以上,其中62个城市在发达国家,52个在发展中国家。1980年,百万人口城市的总数增加到222个,其中103个在发达国家,119个在发展中国家。至20世纪末,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325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有20多个。据估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 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这一数字增加至8 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6.4%;1900年增至2.44亿人,城市化水平为13.4%;1950年又增至7.34 亿人,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世界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在1900年共38个,1950年增至484个【1】。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同时日本也由战败国跃升为亚洲强国。

2.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城市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生产过程变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变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明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和基础。”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用了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为4年,移动电话为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到两年。此外,据美国国会有关报告统计,战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40%过时了,电子领域中已有50%过时了。电子计算机自问世以来,30年中已到第五代,而微型计算机诞生后几乎每隔两年甚至半年就换代一次。

人类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80%。而英国也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生产大变革,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成为第一强国的这一年距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只有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转化为生产力是这个国家得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霸主的核心因素。

3.经济快速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1866年,美国的货币流通量只有9.4亿美元,银行存款额为7.58亿美元。到1914年,其货币流通量已达到20亿美元,银行存款额为180亿美元。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钞流通量为3500亿美元,l/3在美国境内流通,2/3在外国流通。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9%,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已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1979年我国人均GDP是419元,以当时的汇率折算(美元:人民币为1:1.7)为245美元。194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元;1978年农村居民的年收入为13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元,199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10元,到了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175元。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在城市中生活的人获得了更高的服务与生活水平。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高度繁荣,财富和人才向城市涌去,洛杉矶、大阪、香港、芝加哥、多伦多、墨西哥、东京、纽约、伦敦、首尔也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10大最富城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