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全球化,每个城市都是主角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国际地域分工的形成及跨国公司的成长,经济全球化在未来还将持续,而且,由于信息和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城市的发展潜力与其现有规模间的关系逐步减弱,反而更加取决于该城市与全球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的强度,从而有可能使若干全球信息结点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大都市,越来越多地掌握全球的经济活动,生产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伴随着这一进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全球城市化进程出现城市与区域的空间重构。在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中,那些跨国经济组织所在的城市即全球信息结点城市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或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如纽约、东京、伦敦等,它们越来越多地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一个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取决于该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特别是取决于该城市与那些居于世界城市网体系顶端的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相互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程度。
而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可以通过联系网络,利用相互作用和相互协同,在特定的领域内依靠专业化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活力。这种通过信息和交通网络分享知识和技术的过程最终将促成多极、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出现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和地方级城市的分工协作。
1.5.4 城市健康:理性增长和低碳化
在城市可持续增长理念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对城市的发展日益理性,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处理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关系,形成彼此间的良性互动。概括来说,理性增长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通过土地和交通的整合,使不相容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冲突弱化或者最小化,在不影响城市功能和职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成本(如交通成本);二是注重环境问题,兼顾长期与短期效益,加强生态建设,追求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三是强调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能力,特别是其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的重要性,使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最小的投入即可最大程度满足需求;四是强调社区在凝聚社会力量方面的重要性;五是努力促使社会分配实现公平,提高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美国实证研究表明,理性的城市增长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与城市蔓延模式相比,理性的增长模式在道路上的需求减少25%,基础设施的需求减少15%,学校的需求减少5%。
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区,快速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城市未来将以低碳模式为发展方向。建设低碳城市、减少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城市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方向,也正在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影响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提倡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城市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1.5.5 城市治理:法制化和透明化
城市治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化即“依法治市”,施民以无畏。从目前的实践看,通常要求城市政府本身是一个法人,每个城市管理部门在建立前先立法,充分体现管理机构的法律权威性,以法律形式规定执行机构的权限等。按照联合国人居署的研究,城市政府管理的透明化意味着信息的共享和以开放的方式采取行动,这是建立良好的城市治理结构的核心,有助于减少城市贫困。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是促进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多年里,由于缺乏一个较为透明的城市治理结构,导致了城市各阶层之间的分隔,以及较低的城市财政收入和城市的财政支出不能有效惠及贫困人口等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未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提高城市治理的透明度。此外,对于大城市以及大都市区的治理,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建立大都市联合管理机构的现象,形成地方城市政府自治与大都市联合政府的双重机构,这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1.5.6 城市化:交通的影响
在城市化过程中,交通模式和交通管理的转变日益影响城市化进程方式。在发达国家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阶段,高速路的大规模建设起到关键作用。高速公路网建立后,聚集经济影响向广阔的空间扩散,郊区、中、城镇及公路沿线土地大幅度升值,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正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促使美国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由聚集走向离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多中心城市化时期。
而在成熟城市化阶段,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此阶段强调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堵,其中轨道交通在全球城市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铁路已经跨越国界,如美洲、欧盟和独联体等经济圈中,铁路已经实现跨越国界,互联互通,目前,除了“泛欧亚铁路干线”、“欧大陆桥”外,最近欧美等国又提出了“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TRACECA)计划,俄罗斯、印度、伊朗等国也提出了“北—南”国际运输走廊方案,这不仅将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合作,也将促进各国沿铁路线的经济圈;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由铁路贯通了人口集中的经济发展地区,如美国的东部经济圈、日本东京、阪神经济带等。除轨道交通外,快速公共汽车交通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与此同时,各国加强了对交通需求管理的深入研究,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研究开发和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以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