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录

中国美院外传:时代的颜色 作者:赵健雄


 

前 言

一 新画派:像太阳一样升起1

1928 蔡元培:倡导美育 以代宗教2

1929 林风眠:调和中西 顺应时代7

1930 林文铮:主持教务 艺术救国15

1931 吴大羽:相信天才 从心出发20

1932 李金发:象征诗歌 写实雕塑27

1933 刘既漂:引领图案 投身建筑32

1934 方干民:崇尚现代 反映本质35

1935 李超士:粉画先驱 收藏痴汉38

1936 “一八艺社”的年轻恋人和木铃木刻研究会41

二 西迁与回归:被中止的艺术现代化52

1937 罗工柳与彦涵:不约而同 奔向延安53

1938 滕 固:切戒浮华 反对偏颇60

1939 傅 雷:拒绝妥协 拂袖而去65

1940 王子云:奔赴西北 抢救国粹68

1941 吕凤子:挥毫筹款 自主办学74

1942 陈之佛:既已上钩 脱身有术79

1943 傅抱石:感应时代 施展抱负83

1944 潘天寿:初掌艺专 一心教学87

1945 谢海燕:学术自由 兼收并蓄91

1946 李可染:困而知之 无涯唯智93

1947 汪日章:偶然背后 或有必然98

1948 黄宾虹:超凡脱俗 画之大者102

三 外西湖时期及其终结:革命与革命者的沉默108

1949 倪贻德:身着戎装 接管学校109

1950 刘开渠:雕塑人生 风雨随形113

1951 江 丰:革命大局 重于一切118

1952 庞薰琹:游学西洋 潜心民间125

1953 王流秋:归国抗战 传奇一生130

1954 周昌谷:平和美艳 求而难得135

1955 莫 朴:忠心为党 无怨无悔139

1956 金 冶:六道轮回 世事难料145

1957 那些“右派”们:几乎全是“左派”150

1958 宋秉恒:明知无效 也要投入157

四 再造传统:建设中国画的教育体系160

1959 潘天寿:大胆上书 竟获重任161

1960 吴茀之:无情岁月 有情人生167

1961 陆俨少:以戴罪身 教山水画171

1962 陆抑非:性灵天趣 溢于笔下175

1963 陆维钊:蜾扁专家 当仁不让178

1964 沙孟海:既能险绝 复归平正183

1965 邓 白:恢复青瓷 著作等身187

五 “文革”与“后文革”:红海洋的潮起潮落190

1966 张永生:造反闯将 获囚半生191

1967 郑胜天: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196

1968 萧传玖:悬梁“牛棚” 悲愤辞世201

1969 刘鸿逵:平生故事 说与同窗204

1970 席德进:另类人生 光耀彼岸210

1971 顾生岳:大局出发 选择工笔215

1972 吴山明:鱼和熊掌 可以得兼218

1973 赵延年:木刻奇才 鲁迅传人221

1974 刘国辉:从劳改犯到国画家226

1975 方增先:顺时就势 得己所哉230

1976 陈宁尔:红色经典 拨乱反正233

1977 徐永祥:天下为公 舍我其谁236

1978 全山石:苏俄油画 中国传人239

1979 查 立:倾心现代 种瓜得豆243

1980 林 琳:领袖群伦 不羁画魂248

1981 潘公凯:继承父业 守护理想253

1982 王德威:从小革命 忘我工作258

1983 肖 峰:死而复生 图贞观治261

1984 陈宜明:伤痕美术 留诸青史266

六 当代艺术集群:那些耀眼的光焰270

1985 张培力:从新空间 到新媒体271

1986 吴山专:红色幽默 钢铁引擎277

1987 谷文达:传统前卫 兼于一身284

1988 王广义:注重阐释 以拙胜巧289

1989 肖 鲁:两声枪响 改变一生294

1990 黄永砯:出其不意 乃至无意301

1991 耿建翌:曲线情绪 直线精神307

1992 宋永红:相信直觉 出诸本能311

1993 邱志杰:关注生活 追求参与315

1994 赵无极:表现虚空 挥洒自由321

1995 朱德群:得其意蕴 忘其形态325

1996 吴冠中:笔墨变化 当随时代329

1997 王 澍:培养哲匠 和而不同335

1998 许 江:以葵自喻 渴望燃烧341

后记:曹氏兄弟及美院与一座城市的关系349

主要参考文献35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