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篇二 在夕阳帝国的余晖下(2)

浙江大学前传 作者:谢鲁渤


陈独秀是求是书院二期学生的说法,至少在40年前就有了,那时候谈论他还是个忌讳的话题,像《陈独秀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这样的书籍,只能在香港出版,书中附录的《陈独秀年表》,持的就是这个说法,如果要否定它,起码得搞清楚作者托马斯·科的依据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一本同样书名的著作,系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郭成棠所作,自1975年英文版面世后,受西方评论者一致肯定,称其为“客观、翔实、深入的研究之作”,台北联经出版公司版的中译本出版于十几年后的1992年,也有类似的表述。

杭州蒲场巷求是书院的钟声,吸引了当时注定要跨越两个时代的有为青年。年仅17岁的蒋百里,1899年从海宁来到杭州,成了求是的第三期学生。在林启主事求是书院的3年里,蒋百里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学生,和一般以勤读经史彰显才学的年轻人不同,虽然他也擅长文史研究,诗词都不错,字也写得很好,但思想上更多萌蘖的却是弃文习武、建立国防。事实上他后来也的确成为了一名军人,以著名军事学家的身份载入中国现代军事史册,也给了求是书院一份别样的光荣。

我相信当年求是书院的学生们,绝大部分都是勤于研读、安分守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蒲场巷内的普慈寺就是一座世外桃源,毕竟林启创办的是一所融汇中西文化的新学堂,又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酝酿新曙光的灯火无处不在,对蒋百里与求是书院来说,前者如鱼得水,后者推波助澜,这就注定了是要发生些故事的,“励志社”的成立,可谓其一。

求是书院的励志社成立于庚子年间,也就是1900年,表面上是从事学问修养之功夫,实为磨砺志向、以身报国。是年南方维新派领袖人物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卫军拟行举义,遭张之洞捕杀,蒋百里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曰“君为苍生流血去,我从君后唱歌来”,一时间在求是书院内广为流传。其时的励志社包括钱均夫、许寿裳、蒋百器等人在内的同辈成员中,蒋百里是“最为知名,提倡革命最早”的。有资料说他因了这首诗,为时任书院总监的陆懋勋所不容,险遭开除,幸得监院陈汉第为之缓颊。但这一说法因时间对接上有出入,似可商榷。陆懋勋和陈汉第都是杭州人,均系清末翰林,虽说都在求是书院做过监院,但陆的任职是在书院创办之初,第二年就离任赴京,直到5年后的1903年南归,也就是说,在蒋百里活跃于励志社的当年,他已经不在求是书院了,估计也是在他去职以后,陈汉第才随之接任监院。

至于另有文章说,因为蒋百里的诗,“陈汉第和林启密商,认为蒋百里有不虞之祸,不能久留此地”,趁官费派遣留学生的机会,让他去了日本,考证起来也不完全说得通。事实上在那年的4月,林启便已因病亡故了,所谓“密商”显然无从谈起。当然,即便林已不在,身为监院的陈汉第,也是完全可以把这个机会给蒋百里的,蒋也的确是在那之后留学去了日本。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求是书院是最早向外国(主要是日本)派遣留学生的学堂之一。自1898年何燮侯那一批的8人开始,至1903年,浙江省的留日学生人数已达154人,居全国第二。蒋百里的这一批,共35人,在他的牵头下,旅日期间组织过同乡会,编辑出版了刊物《浙江潮》。因一首诗几近罹祸的憋屈为之一扫而空,蒋百里的激情是愈发的澎湃了,在“发刊词”中疾呼,“愿我青年之势力如浙江潮,我青年之气魄如浙江潮,我青年之声誉如浙江潮”;蒋的自信更是蓬勃飞扬,“20世纪之大风潮中,或亦有起陆龙蛇,挟其气魄以奔入世界者乎?”留日之机会,给了蒋百里充裕的思想空间和行动平台,也为蒋日后的铁血生涯,显露了卓尔不凡的征兆。

蒋百里骨子中有一股兵戎之气,他是笃信救国必先习武的,因此在日本学的主要是军事。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国后,蒋即服役军中,后再度出洋,去德国学习军事,这一回是以见习连长的身份,着重中西军事著述和战例的钻研,并据此写成了一部《孙子新释》,堪称中国近代军事学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对这一时期的蒋百里,先是有日本方面将其与蔡锷、张孝准称之为“中国三杰”,后有章太炎先生感于浙江才俊的出类拔萃,给他和蒋百器留下了一句“浙之二蒋,倾国倾城”的美言。

求是书院在林启去世后,因清廷下达的兴学诏称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均改设大学堂,遂于1901年秋改称求是大学堂,次年又易名为浙江大学堂,一年后再改,成为浙江高等学堂。三年三改,但大学堂也罢,高等学堂也罢,留在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求是书院。这不仅因为她的诞生地在浙江、乃至中国具有某种标志性,更由于在书院开办之初的那3年里,既是新思想躁动之地,也是新青年会集之地,名义上虽沿袭书院旧称,实质颇多标新立异。譬如担任书院中文教习的宋恕,就是一个从旧学学脉中发掘出反专制思想,开启了传统文化现代更新路向的奇人(他在100多年前已经有了确切理念的学术,直到今天的我们,也还未必完全清晰明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之父钱均夫,其时也是求是书院学生。钱曾经回忆说:“宋氏在求是书院未到一年,学生受益甚多。”聘有这样教师的求是书院会吸引什么样的学生,也就不言而喻了,卓越如何燮侯、陈独秀、蒋百里者,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虽然陈在求是书院的身影,不如何、蒋两人明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