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甚至还停留在20世纪。他们常问我的问题是:中国有没有电冰箱,有没有电脑,有没有汽车。一位中国记者在欧洲采访诺贝尔颁奖仪式时,竟然被当地人问道:“中国人知道诺贝尔吗?”“中国如果举办颁奖仪式,人们是不是都穿着唐装或长袍?”
是西方人无知吗?既是,又不是。
说是,是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中,西方一直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他们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去了解中国;说不是,是因为,这种不了解,有时是一种故意。妖魔化中国,一直是西方政客们乐此不疲的大事。
但是,世易时移,最近一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在一夜之间,西方民众发现,他们所认识的那个中国,早已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个中国;他们所认识的中国人,也早已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中国人。于是,一种深刻的担忧和恐惧又开始弥漫在他们周围。
2011年3月,据BBC报道称,国际民调机构“全球扫描”以及隶属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民调机构PIPA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个国家的28619名受访者中,50%的人对中国经济力量增长持正面看法,33%的人持负面看法。如果分别来看,和2005年该机构首次进行的类似民调相比,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在变坏,在七国集团(G7)国家中,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是件坏事”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他们为何有此反应?为何如此局促不安?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中国的崛起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和西方主要国家蔓延的停滞、麻痹感相碰撞,令西方人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安。”这话可谓一针见血,这些年来,高福利所带来的弊病正让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停滞、社会矛盾频发的泥潭。我曾开玩笑说,现在欧洲人只剩下两大爱好,一个是度假,另一个是罢工。前者让这些国家丧失了经济活力,而后者又让其在福利温床上越行越远。自己不好,于是就见不得别人好。这种畸形的心态,让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和繁荣心怀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时将中国捧上天堂,有时又将中国打入地狱。恨不得在“捧杀”与“棒杀”中,遏制中国的发展。
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西方的这一招并不奏效。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反倒是西方国家,愈发堕落。就像恐龙难逃灭绝的厄运一样,他们正在日渐衰落。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的日渐强盛和壮大,才显得异常的耀眼夺目。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学者大胆预言,二十年后,中国终将主宰世界。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当然对此深感自豪和骄傲。但我同时也感到,我们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蒙蔽,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局势,中国更应该静下心来,想想今后该怎么办。
熟悉国情的人都知道,中国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房价,低福利;高通胀,低收入;中国教育发展很快,但问题却层出不穷;中国有几亿的农民工,却无法融入城市;中国有几亿农民,却依然贫困;中国有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腐败,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抛开这些东西不谈,单就国民素质而言,我们离一个成熟的大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常去国外,发现声音大的一般是中国人;不排队的是中国人;在机场横七竖八打扑克的是中国人;在很安静的咖啡厅里面,大声喧哗的也是中国人。
对中国的未来,在中国内部也有各种争论。我是做制造业的,一些专家学者总是说,中国制造要升级,要创新,不要总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的一环。甚至还有一些人,鼓动决策者应该放弃制造业,都去发展高科技。听到这些言论,我又好气又好笑,我真想对那些学者说,你以为他们不明白?不想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家,谁不想拥有自己的品牌,谁不想搞升级?可你们哪里知道他们为创新付出的代价,哪里知道因为那些“血汗品牌”的盘剥,他们想给工人涨工资也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