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对金融危机的热情甚至超过了美国媒体,其严重后果之一便是已经跌了一年的沪深股市,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继续加速下行,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维稳政策都归于无效。此言不差。
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朱民也站出来了,他说,过去十年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并打下良好基础,资本充足率和收益都在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债务很小,企业负债只有GDP的85%,个人负债只有GDP的20%。而且“中国政府去年财政盈余,当别人流动性紧张的时候中国流动性是充裕的,这是中国和所有当今危机中国家不一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是谁在夸大其词?
在这里我要数一数那些捕风捉影、避重就轻、见风就是雨的一些国外媒体。美国彭博社2008年10月4日发表了一篇《“亚洲奇迹”再次面临危险》,文章开篇就信誓旦旦地说:“无论你问谁,中国现在都是要么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要么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人担心这个亚洲第二大经济体同时面临这两个危险。”
我觉得实在荒唐,特别是“无论你问谁”的口吻,这位作者是不是应该来问问我,是不是应该来中国实地考察后再得出什么结论呢?
彭博社说,中国的形势反映了亚洲正经历着1997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从首尔到雅加达,从北京到新德里,官员们都在疲于应付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
和彭博社一样妄发评论的典型媒体还有英国《卫报》,其论调也是称这是十多年以来亚洲“最具考验的时刻”。
欧洲此类媒体的嘴脸明眼人都知道。这次金融危机根源是美元霸权、次贷危机,风暴中心就在欧美,但他们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对准了亚洲,真是掩耳盗铃之举!
中国一些有志之士受不了这种论调,于是在媒体上撰文。王福重便是其中之一。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顶不住了,他站出来说,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这三大因素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四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林毅夫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因此,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
韩国媒体顶不住欧美的恶意指责,其《中央日报》以《揭露导致韩国市场震动的外媒歪曲报道真相》为题加以还击称,一部分外国媒体在报道韩国金融市场状况时歪曲事实或夸大其词,甚至还有很多报道根本没有正确分析资料就恣意评论。
韩国政府甚至也出面表示,要积极应对外国媒体的虚假报道,要求有关媒体对一部分报道做出解释并进行订正,必要时还要求登载驳斥相关文章。
有的时候想一想,也没必要和这一小撮欧美媒体较劲。他们越是表现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越是将他们内心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害怕中国崛起,他们担心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其实这一轮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中国近些年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后,需要新的动力,需要创新,需要洗牌,而金融危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
不要直线思维,认为“倒闭”这个词是很吓人的,关键是看是谁倒了、怎么倒的。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竞争激烈、工人待遇低而怨言重的企业,就应该倒掉。刘志庚在那次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金融危机更新了我们陈旧的认识,现实进一步论证了“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性,促进了各个产业、行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速度。
要知道,这些事情在过去一直是政府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市场帮他们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