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记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刚推出了一本新书 《中国的傲慢》。他在这本书中指出,中国人有理由显得“傲慢”。中国如今是钢铁、水泥、水稻、电视机、计算机和风能方面的第一生产大国。在近五年中,中国将其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它的一个实验室在2010年底研制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实际上,它不仅在纺织和玩具领域领先于发达国家,而且在高科技,如航空、高铁、电动车等领域也同样如此。
如今,昔日的竞争者成了征服者。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向非洲和拉美国家提出签订一些“双赢”协议,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以此为代价设法进入其市场和购买其原料。就这样,中国成为巴西的头号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国外投资者。最终,胆量过人的中国公司通过收购西方同行的企业(如IBM个人计算机业务、沃尔沃汽车等),取得了开拓海外市场的骄人成绩。
通过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在其著作中的叙述和论证,人们可以把对中国的批评分为三类:
首先是违反商业道德和竞争原则。具体做法是,不择手段地“吸纳”工艺技术,国家对企业采取优惠和扶持政策,低估人民币的价值。无须对中国的消费者说什么在他们的市场上多一点竞争于他们是有利的,因为由媒体不断宣传的经济民族主义被舆论大加赞扬。
中国“傲慢”的第二个迹象是它一心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为了对抗西方,中国创造了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国在国外开设的负责介绍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恐怕也是在政治领域传播“亚洲价值”的一个必要媒介。
第三方面的指责是,中国不承担它的国际责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中,或是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峰会上,它始终不妥协地捍卫自身利益。在新近的G20会议上,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不妥协态度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从《中国的傲慢》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脆弱国家的形象:如何迎接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挑战?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放缓后的政治后果将会是什么?作者认为,迄今为止,经济增长是被人口和出口拉动的。未来增长将依靠革新和内需的扩大,但这是一个艰难过渡。
而法国经济学家安托万·布吕内和让 保罗·吉夏尔的著作《中国的霸权企图》表达的观点同样令人不安。他们认为,中国自从觉醒以来就在继续描绘统治全球的蓝图。它咄咄逼人的重商主义(这使它积累了巨额外汇)是席卷美国和欧洲危机的根源。重商主义使中国成为金融大国,而西方国家负债累累的情况又使这个金融大国变成了政治大国。简而言之,中国一心要同发达国家争夺市场。它同时发展服务于地缘政治雄心的军事实力,并威胁像印度这样的邻国。
我们还需形成一个成熟的国际观
我们暂且不论他们的表述是否有事实依据,也不论他们的指责是否客观,从西方人自己的表述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在他们眼中,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又怎样地刺激着他们,导致他们产生如此负面的评价和担忧。
其实,一直以来,西方对中国的误读、误解和歪曲始终不断,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出于不了解,有的是由于误会,有的是因为多疑,但也有个别国家的某些人完全是心怀叵测,别有用心。
对于个别国家的某些人我们无须理会,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总是要对我们污蔑、造谣、丑化、攻击的。但问题在于,对我们不了解和误会的国家似乎越来越多了,那些对我们怀有敌意的个别国家的某些人的胡说八道可以迷惑更多的国家了。
除了别国别人的原因外,恐怕得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而被敌意者利用。我认为有,那就是与这些年我们自己过分吹嘘“崛起”和张扬“韬光养晦”颇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