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米尔斯发现,在中国,人们正以惊人的速度修建高速铁路;他们的目标是联结重要城市,促进贸易和就业。中国人对西方品牌十分着迷。在上海机场有一家契尔氏化妆品专柜,酒店内供应法国“好妈妈”牌果酱,飞机上的广告大力宣传法国化妆品,年轻的中国女人自豪地炫耀其芬迪、香奈儿和路易威登手袋。
但她同时注意到,在这片消费狂热和对时尚的追求中,英国品牌却不见踪影。她只是看到了一些假冒的巴宝莉雨衣以及一篇声称成功的标志是拥有一辆路虎揽胜汽车的文章。但别的就少得可怜了。
这些发现强烈地刺激着她,埃莉诺·米尔斯在文章的最后写道:
我们必须变得更有激情和活力。中国青年学习英语(这是全球商业语言),他们凌晨3点起来收看现场直播的英超联赛,他们崇拜贝克汉姆和他的妻子维多利亚。英国有其内在的优势: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有朝一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英国公司为何会如此悲惨,完全不见它们的影子呢?
英国已变得自满而懒惰,因种种社会福利和权益而臃肿不堪。我们的机场是拼拼凑凑修建而成的,改进机场的提议遭到了强烈抵制,甚至连一项前后一贯的增加航班以帮助我国商人抵达新兴市场的计划都没有,这一切都是同一种疾病的表现。
未来正加速把我们抛在后面;若想赶上,我们必须觉醒,发现眼前的机遇并意识到形势何其迫切。
为了引起更多人注意,埃莉诺·米尔斯给自己的文章起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振作起来 不然会误了去中国的航班。
以我的了解,绝大多数国家的百姓其实不光不了解中国,什么美国、日本、俄罗斯,不管知名度多高,只要跟自己的生活没关系,他们都缺乏了解的欲望。瑞典《城市报》前段时间进行的调查显示,当提起美国时,瑞典人印象中排名前三位的关键词是伊拉克、麦当劳和好莱坞;而说起俄罗斯,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克格勃;至于中国,排位靠前的是中餐馆、廉价商品和共产党。
正如埃莉诺·米尔斯所说的那样,这种状态其实很可怕,这就像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中国的自大自满一样 当有一天,西方睁开眼睛,突然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时,可能已经不仅仅是震惊,而是被甩下之后的落寞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