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梦想与现实的距离(2)

董事长秘书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向往


王静这句话本无恶意,汪小涵听起来却特别刺耳,像是挖苦,又像是幸灾乐祸,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汪小涵哪里知道,由于前段时间南北日报社的领导说《海天都市报》的采编人员已经超编,《海天都市报》的领导就要在大报领导面前做个姿态。新招聘的6名记者只能留下4名,另两名表现不佳、又无关系的男见习记者首先被列入了黑名单。本来她是可以顺利留下的,但是事情后来又有了变数:卢海江的叔叔找到《海天都市报》的几个老总,要求要把自己的侄子安排进来。对于这个同时担任着南北日报社总编助理的总编室主任,几个老总当然不好拒绝,权衡再三,只能把汪小涵也列入了黑名单。因为在他们这批新记者当中,好几个都是关系户,挤掉谁都不行,最后只能对汪小涵这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忍痛割爱。也就是说,卢海江之所以能够进来,就是他叔叔通过关系挤走了汪小涵——当然卢海江对这些事是毫不知情的,也不能怪他。

“郑主任您先忙吧……卢海江、王静你们也先忙吧,我先走了……”汪小涵说完就黯然离去。

郑大海望着汪小涵离去的背影,苦笑着摇摇头,把烟头狠狠地摁灭在烟灰缸里,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关于汪小涵的录用问题,他是专门跑到总编辑唐明华的办公室据理力争过的,甚至为此还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对于这种巨大的不公,他个人的力量无异于螳臂当车。当时唐明华只说了一句话:“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意思是叫他不要管闲事。

汪小涵的工作能力在报社是公认的,对她郑大海一直都是非常赏识的。他为《海天都市报》失去这么一个优秀的记者而痛惜,心中有满肚子牢骚想发,又不敢发,只能闷在心里。

可以这么说,在新招聘的这6名记者当中,汪小涵的写作水平是最高的,功底是最扎实的,也是最有灵性的。偏偏要让这样的人离开,他这个记者部主任怎么能够想得通?6个人当中,除了汪小涵和首先上黑名单的那两名男记者之外,剩下的全都是五花八门的裙带关系,不是大报部门领导的亲戚,就是《海天都市报》某位老总的女儿,要么就是各种关系户。全都是一帮写稿不痛不痒、毫无灵性可言的普通记者,没几个像汪小涵这样的实力派记者。日后他还怎么安排工作?记者部的好策划谁去执行?想到这些他就恼火。

唉!如今连新闻单位都变得如此世风日下了,招聘几个记者编辑都讲究暗箱操作了,其他政府机关还用说吗?现在这个社会真是太不像话了!要想进好一点的单位,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连想都别去想。海天市好多政府部门招考公务员都是装个样子、忽悠老百姓,表面上说是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其实都是钱权交易和暗箱操作,权力魔手操控着巨大的谎言欺骗善良的人们。网上经常爆出外省一些领导的亲属大学还未毕业,不用参加考试就直接录取为公务员的丑闻,其实这种事情在海天市也司空见惯,只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而已。他有两个朋友的儿子考过两次公务员,其中一个两次都是笔试第一名,但是两次都落选,问其原因,答曰:“面试不过关。”面试的弹性之大,其中的奥妙,连傻子都知道。嘿嘿,这个社会啊。

想到这些,郑大海郁闷至极,一股无名火直往头上冒。甚至有种想找人打架的冲动,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把电脑键盘敲得啪啪作响,一支烟接一支烟地猛抽。

汪小涵已无心继续写稿子。本来今天做了两个采访,她只把已经写好的那篇发给了郑大海,另一篇还没动笔的直接放弃——都要走人了,再写还有什么意义?

走出南北日报社的大门口,汪小涵回头望了一眼大门上那块牌子,牌子上“南北日报社”的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想着自己在这里奋斗了半年,每天都全力以赴地工作,没日没夜地采访、写稿,到头来却被莫名其妙地炒了鱿鱼,只能卷包袱走人。而卢海江和王静没有经过任何考试,却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式记者。太阳底下竟有如此光明正大的不公平!想到这些,她悲愤交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滚落下来,转身向街上跑去……

这不是个用人唯贤的时代,而是个关系制胜的时代,潜规则和暗箱操作遍布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没有背景关系的人,就算你的工作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很难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所谓的公正和公平,只是某些人的口头禅而已。

2

晚上,心情低落的汪小涵回到家,把自己扔到床上。她遭遇了踏入社会之后的第一记闷棍。

第二天一早,汪小涵爬起来,推开窗,望着窗外树上两只叽叽喳喳嬉戏追逐的小鸟,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她心想,下一步该干什么呢?继续做记者吗?

在《海天都市报》的经历,以及她对新闻单位的深入了解,已经使她意识到,新闻单位并非她当初想象中的神圣和高尚,照样充满着赤裸裸的不公正。普通百姓还以为记者都是正义的化身,其实很多记者早已变质了。她接触过一些国家级新闻媒体驻南北省的记者,简直就和土匪差不多。那些所谓的记者,打着新闻媒体的幌子、披着记者的外衣,到处招摇撞骗、敲诈勒索,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亵渎了记者这个神圣光荣的称号。

又想到自己在《海天都市报》的遭遇,她顿时失去了当记者的热情和赤诚。她在心中飘扬多年的理想大旗,一夜之间被撕得粉碎。

考公务员吧,她家在海港市,父亲的人际关系也都在海港市,在海天市没有多少过硬的关系,而她却想留在海天市。况且父亲早就和她说过,工作的事情要靠她自己努力,他不会为她走后门、搞关系的。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只有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考研吧,读了十多年的书,她都已经读腻了、读烦了,再也不想读了。而且读研究生只不过是暂时逃避了就业压力大的现实而已,毕业后还得面临找工作的现实,况且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一大把。

想来想去,汪小涵就想到了去企业工作。在《海天都市报》当见习记者的时候,她就听别人说过,在企业里面工作,虽然没有公务员那么稳定,也没有报社记者那么风光,但是收入还是不错的,而且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如果能在企业里谋到一个好的职位,做好职业规划,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汪小涵把自己接触、采访过的几家企业在心中对比了一下,就想到了陶善药业。

3

汪小涵是在一次采访中结识陶善药业总经理孟千河的。那是海天市环保局组织的一次环保公益活动,孟千河作为活动的协办方代表发言,他号召市民增强环保意识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全场喝彩,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