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陈乐融:不管有没有知音,我在创作我自己(3)

我,作词家 作者:陈乐融


但我也和外人想象的"娱乐界"没来往,好长一段时间下班回家吃饭,十一点左右睡觉,循规蹈矩地有点半自闭。回顾职涯,我的确是个"多工"(multi-fuctional)的创意营销人。1987年刚进公司,就发表蔡蓝钦纪念专辑《这个世界》的文案走红,吸引当时销量最大的《时报周刊》专访我。后来密集发表歌词,一度成为润利排行榜流行歌曲蝉联最久的作词家。

1989年开始写书,第一本语丝体《日安·我的爱》,结合黄莺莺、钟镇涛同名合唱曲,让我打入民生报全台图书排行榜第六名,后来也陆续出版语丝、散文、小说、剧本、乐评、命理等二十多部著译作。

1989年开始一圆广播梦,也是彭先生安排,在汉声电台楚云节目中开辟"另一种声音"单元,奠定后来直到2008年底台北之音"音乐Enjoy"为止,长达十九年的广播生涯。

1994年在大学"滔滔社"学妹陈琪引荐下,与果陀剧场合作,让我成为流行作词家第一个跨界而且非玩票的剧场工作者。到2009年底,我和梁志民导演已合作了包括《我爱红娘》《我要成名》《天使不夜城》《吻我吧娜娜》《我的大老婆》等十二出大型音乐剧和舞台剧,应该算华语作词人之冠。

迄今除了五百多首发表在流行歌手专辑里的歌词,我为中文音乐剧写过上百首歌词,可惜这些作品很多没有正式录音出版,无法流传。写歌舞剧的词需要的功力,其实和一般流行专辑的单曲非常不同。

1996年我正式转战媒体,放弃国际唱片公司体系,成为参与飞碟电台创台的副总经理,也打了台湾广播史辉煌的一仗。

看到数字时代的趋势,2000年我投身网络,成立"我要音乐台"推动平民素人音乐,2007年参与创办主攻运动赛事的"元气售票系统",2009年加入"鸥业新媒体"担任首席创意长,与台湾大哥大推出台湾首创的"手机答铃广告平台模式"业务。这些经历未必为大众熟知,却构筑我二十多年来主要的职场生涯。相形之下,写歌词只占了我非常小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

问: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词作?

答:我是文艺儿童、文艺青年起家的,进入歌词领域,我反而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广告人。在一百字上下的极短篇中,要符合音律,也要顾虑歌手形象,甚至常常需要写影视、活动或特定单位主题曲(我还写过一支台湾棒球队和大陆篮球队的歌!),这绝对需要某种"角色切换"才能做到。

幸运的是,我很快成名受重用,但也就此必须持续产出让业主满意、让听众拥抱的主流作品。写词对我从不是一个兴之所至的活动,而是有所为的意图。后来我会大量写作其他文体(包括现在没稿费地几乎天天写博客),其实也在补我在歌词里无法满足的心理空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