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着信仰(1)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 作者:陈丹燕


 

莲生回忆录:

在桂林,我认识了很多校外的新朋友,也很快加入到青年们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学生运动中去。

他们是我少年时代最重要的朋友,像莫瑾新,他当时是桂林高中的学生,也是地下党;易凤英,桂林女中学生,曾代表桂林学界去归绥前线慰问抗日将士,参加新四军后病逝;钟键民,亦去延安;陈贞娴,一直在南方坚持地下工作到解放;还有好些广西大学的学生。他们都是学运积极分子,对我的思想意识有极大的启发和影响,后来他们大多都参加了革命,成了共产党员。

记得我们经常在易凤英家中开会,学习理论,讨论时局,布置工作。在开学运联席会议时,我常作为初中代表参加。我也参加当时进步学生的抗日宣传活动,到街头去演《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话剧。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成了进步力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一九三六年,由于我参加进步活动很积极,本来就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我敞开谈心,吸收我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大同盟"。广西的同盟组织是在三五年由当时任广西师专教授的杨潮等人策划成立的,并且很快成为广西抗日宣传活动和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同盟的指引下,我更加活跃了,思想感情起了进一步变化。性格也变了,学习和工作都很忙,没有了过去多愁善感的情绪,如饥似渴地读禁书,思想很开朗,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九·一八后,有许多人讲"捐躯纾难",现在,我把这句口号变为自己踏实的牺牲精神。母亲死后,我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苦闷,虽孜孜不倦地读书,也找不到答案,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将自己投身到一个高尚的集体和伟大的事业中去以后,那些对生活、对人生目标的苦闷终于迎刃而解。我第一次尝到了将自己平凡的身躯贡献给一个伟大的解放运动的振奋。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紧紧地抓住了它。

我所在的桂林初中仍旧如一潭死水,而当时的广西师专(后改为广西大学),则是桂林抗日救亡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堡垒。那里的一些教授、学生是地下党员,气氛活跃。我常去广西师专,和这些年龄较大的学生来往。徐敬五是师专的教师,地下党员,他曾在广西发展了一批党员,后被逮捕驱逐,去了延安。他曾教我学世界语,读《共产主义ABC》。陶保恒是对我帮助最多的引路人,梁邦鄂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还有曾士钦、王昌荣等,他们都是大学生,后来有的成了我的引路人和同志,但也有的因为种种原因脱离了革命队伍。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天地宽阔了许多,我的心情也豪迈了许多。

后来在我们学校,我成了几个"开拓先锋"之一。在同盟的指导下,我几乎全身心地参加各种读书会、时事讨论会、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开座谈讨论国际、国内形势,学习哲学和社会科学,秘密传阅马列主义书刊。当时广西学生是住校受军训,管制很严,我读的书,常常是地下流传的秘密油印品,得蹲在厕所里看,或者盖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从那些书里,接受到现代最先进的思想,我的决心更加坚定。

回想起三三年初上初中一年级时,国文老师推荐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竹根原在破岩中。千击万磨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还没有受千击万磨,但也确曾受过很大的打击。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一杆竹子呢?二百年前,只是有些正义感的郑板桥尚有如此气势,我是二十世纪的进步青年,岂能不比他更加坚强。

我当时很幼稚,以为入盟后,自己已是共产党员了,后来联系人说,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只是党的外围组织的积极分子,并试探我想不想参加党,我的态度当然是毫无疑义的,没有一点犹豫便提出申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