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跑书店,不爱上图书馆。在图书馆想看一本书,太费事,先要查卡片,然后填借书单,等待馆员找出书。
上书店,架上桌上的书,一览无余,听凭翻阅。看上的,而口袋里又有钱,就买下。
生平所到的城市,有的有书店街,如重庆武库街,桂林太平路,上海福州路,都是我流连忘返的地方。旧书店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有时在那里会有意外的惊喜,如重庆米亭子、桂林中北路、上海卡德路、河南路。我在旧书店买到鲁迅先生印造的几种书《海上述林》、《引玉集》、《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铁流》、《毁灭》,都是可遇不可求。这几种书印数都很少,《士敏土之图》只印了二百五十本,《引玉集》三百五十本,《海上述林》五百部。还在旧书店买到曹禺签名赠送郑振铎的精装本《日出》,夏衍赠送叶灵凤的一九二七年创造社出版的《木犀》,上面有夏公题词:“游镇江、扬州得此书于故书铺中,以赠此书之装帧者霜崖(叶灵凤)老弟。”还买到过田间签名赠送艾思奇的诗集《中国·农村的故事》。如今都成为我的珍本藏书。
跑书店的另一乐趣是跟书店老板、店员交朋友。还在当小学生时,我跟镇江的一家书店店员交上朋友,时隔五十多年,他还记得我,从台湾带上家人到北京看望我这个小友。我写了一篇《买书结缘》讲这件事,现在也印在本书中。
由于有此癖好,我对别人记述逛书店买书的文章也有兴趣阅读,现在我把它们汇编为《买书琐记》,以贡献于同好。
##为书籍的一生
汪 家 明
范用,三联人都叫范老板。我来三联晚,改不了认识他时的称呼,叫范先生。
都说范老板脾气大,尅起人来不留情面。我#认识的范先生却慈眉善眼,个子不高,很瘦,花白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戴一副深色框的大眼镜,看去有点调皮。
我认识范先生时,一九九七年三四月间,他七十四岁。
别看头发总是乱蓬蓬的,其实他很要好,讲究穿着,讲究风度——冬天穿红格子绒衬衣、白毛衣、灰方格呢外套;夏天穿天蓝色T恤、粉绿色衬衣。腿骨折好了以后,总拿一根拐杖。这拐杖走路时用得不多,坐下时双手搁在上面,像艺术家。
范先生脾气不大,但脾气急。编了一本书,交给我不过两个月,就一遍遍来电话问:书出了吗?上午打电话要一份材料,下午保准再来电话问为何还没给他。她的外孙女九岁时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外公》,其中说:“他做什么事情都快,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的确,他走路时,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提着书包,身子前倾,像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一样,努力向前赶。他家里书虽然多,但无论谈到哪一本,起身快步走进里屋,手到拿来,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他翻书的方式很特别:几根手指在页面上一抓,一页就翻过去了,转眼翻过许多页。后来年纪大了,他不大喜欢说话,有时候自言自语,语速仍很快。
在我印象中,范先生常常是笑嘻嘻的。他是家里的独苗,父亲早逝,只有母亲和外婆,对他的宠爱可想而知。可是日本人来了,外婆只好把他送到武汉舅公那里避难。读书生活出版社租用舅公的房子办公,第二年舅公病死,舅婆就把他托付给出版社的经理黄洛峰,从此与三联书店结缘。那年他只有十五岁,天性活泼、勤快、爱学习,同事都喜欢他,把他当作小弟弟。从他写的回忆文章看,好像女同事更喜欢他。所以他爱笑、爱唱,是从小养成的。他还差点被一位“姐姐”拉去抗战文艺演出队,但他舍不得离开出版社,舍不得离开书。我听过他唱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老歌,嗓音谈不上好,但调儿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