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云流水有家乡
我径直走向位于会贤楼的客堂去“挂单”。
禅林所说的“挂单”,类似于到旅馆住宿时,先到前台办理住宿登记。
在柏林禅寺挂单,一般以三天为限;如果三天后不走,还要住下去,就要到客堂“续单”(继续登记)。僧人来柏林禅寺挂单,可以在寺里免费吃住;在家信众来寺里,要在客堂交纳食宿费。柏林禅寺食宿费很低,每人每天只需交费二十元。
在家信众要想在寺院里住几天,须持皈依证(证明是佛教徒身份的证件)和身份证,到客堂登记;获准后,才能住下。挂单三天以上的,要将有效证件交客堂备案,并填写登记表。离开时,客堂会在查过寮房之后,交还证件。
挂单者要求身体健康,理智健全,能够遵守寺院的规矩,服从寺院里的安排。挂单之后,住在寺里,要求举止安详,尊敬僧众,不得携带违法品、违戒品和危险品进入寺院。
住在寺院中,不能随意地到处串门,以免影响他人的禅修。如果不能遵守寺院的规矩,客堂会责令挂单者“迁单”(离开寺院)。
挂单之后,客堂的僧人领我往住处走去。
他长得眉目清秀,一身灰色的僧衣,走起路来,步履轻健。走在前面,掠起一阵微风。见了人,他微笑一下就低下头。很灿烂的笑容,内敛而不张扬。
道路交叉处,摆放着写有“到家了”的米黄色标牌。
——到家了。这三个字,对于初来者,透着家的温馨。
是的,此刻,我如游子归来,安然抵达我的精神家园。
柏林禅寺,对于我,像一个家,曾经熟稔如面对手掌上的掌纹。
这个家,不是蜗牛背上的壳,虽然保护着那柔软的身躯,但又那样沉重,让你步履维艰。这个家,不用花钱买来,不是一幢有形有相的房子,不是你所熟悉的三室二厅。这个家,既无书房,也无宽敞高大的起居室,更无厨房里溢出的人间烟火。这个家,不是用装饰材料包装起来的虚荣,它简朴而不寒碜,实用而不奢华,丰富而不张扬。这个家,和我没有丁点儿的血缘关系,却要和我一生相连。
走过观音殿前的露地,走向位于寺院西侧的云水楼。
云水楼坐西朝东,是一幢由北向南而建的二层长楼。来寺院挂单的僧人与信众,来来去去,如云似水,故此楼称为“云水楼”。一楼住男众,二楼住女众。通往二楼的楼梯间,贴有一纸公告:“男众止步”,泾渭分明。
云水楼的外墙饰以红色,与回廊相连,走廊的窗子饰有窗格,上镶玻璃,开放、透明,古朴中透着现代气息。
所谓云水,首指僧众。古时,行脚的僧人又称云水僧。四处云水生涯,目的在于寻师求道,各地参学。僧人行脚,居无定所,悠然自在,如行云流水,因此以云水自喻。僧人的云水生涯,目的不是看风景,而是借由漫游大地来体悟禅的滋味。
云水二字,又借白云流水移动无染之意,形容安居于丛林修行的僧人,举止行动清净、质朴、素雅而纯真之态。
到了楼前,引领我的僧人双手合十,微笑着低声说:“阿弥陀佛。你住这儿。有什么事,可以去找客堂。”
言罢,他转身而去。
他双手合十、低首微笑的神情,像极了敦煌石窟里的一尊塑像——佛前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难尊者。在佛教雕塑里,阿难是一位年轻、满脸微笑、自在随意的少年,他站在佛的右侧,与佛左侧站立的迦叶尊者——那位苦脸皱眉的长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合十,就是合拢双掌。这是佛门中一个常见的动作。
合掌时,把双手提到胸前,双掌合并但不贴合,两个掌心之间,可以留出一些空间。双手的形状,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
佛经中说:“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花瓶,合掌犹如插在瓶中的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在佛菩萨像前,我们诚心合掌,表示以虔敬之心、以信仰的馨香,供养诸佛菩萨。此时的一合掌,即如在佛案上供养了一朵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