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师学禅(2)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作者:马明博


 

二、师承虚云老和尚

公元4世纪,达摩自印度来到华夏大地,始倡禅宗。因时机不契,他在嵩山山洞中面壁九年,直到慧可法师前来求法。

达摩传法时,吟过这样一首偈子: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三百年后,达摩所说的“花”出现了。六祖慧能禅师横空出世。慧能身后二百余年,禅宗演化出“五叶”——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五大宗派,禅宗史上称为“五家”。

五家各有传承,法法相传,灯灯相续,历近千年。

近代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一肩承祧禅宗五家法脉,深入禅定,百年如一日,所到之处,必兴复废圮的古刹,搬砖担土,坐香参究,二时课诵,重振禅风。

达摩之眼,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禅灯代传、龙象腾骧的千年变化。

虚云老和尚,原籍湖南湘乡,俗家姓萧;1840年生于官宦之家。

1858年,他在福建鼓山涌泉寺跟随常开老人出家;次年,依止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虽出生在富贵家庭,他出家后,一切放下,苦节自励。在鼓山隐居岩洞多年,冬夏一衲,常以野菜充饥。

离开岩洞后,他回到涌泉寺为大众服务,或担水,或种菜,或行堂,寺院中诸多苦行差事,他做了四年,虽手胼足胝,他不以为劳。

其后,他云水行脚,遍历名山,参访高僧。其踪迹所到之处,有四川、西藏、印度、锡兰、缅甸等地。

1842年,他发心朝拜五台山来报答父母生身、养育之恩。他从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历经三年,拜抵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朝礼五台期间,他备受饥寒,三次大病,奄奄待毙,因缘殊胜,感召来文殊菩萨相救。

之后,他前往陕西终南山结茅而居,坐禅修行。时值严冬,大雪封山。一日,他煮了一锅芋薯。静坐等待芋头熟时,他进入甚深禅定。

山雪融解,时逢春节,后山的僧人前来贺年。于虚云茅棚外雪地上,见虎迹纵横,僧人大惊,以为他遭遇不测。进棚一看,他仍处于禅定中。于是来人三击引磬,开静,唤他出定。

僧人问:“你吃饭了吗?”

虚云答:“正在等饭熟呢。”

揭开锅盖一看,当日所煮的芋薯上,霉已经半寸高了。由此估算,他进入禅定,至少已有半个月。

1895年,虚云在江苏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禅门专修,以七天为一期,称为禅七)。他在禅堂中精勤进功,不分昼夜。一天晚上,禅坐之后,稍微休息时,他睁开眼睛一看,“忽然发现大光明如同白昼,屋里屋外,透明无隔。禅堂之外,其他同参者正在如厕,远处运河中的正在行驶的船以及两岸的树木,都看得一清两楚”。(见《虚云和尚年谱》)

其后,他继续用功,精进不辍。腊月,第八个禅七的第三晚,六支香之后开静时,护持禅七的僧人照例来为各位坐禅者送开水。一不小心,开水溅到虚云手上,茶杯堕地破碎。犹如佛陀当年于菩提树下,睹星悟道。茶杯破碎的声音,唤醒了虚云,当下他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

当即,他诵出一首偈子: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随后,又说: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1907年,为重修云南鸡足山诸寺,虚云远赴南洋各地募化。在泰国募化时,他再次进入禅定,一坐九日,轰动一时。

1911年以后,虚云老和尚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被佛教界誉为“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

1951年,虚云老和尚在广东云门寺主持传戒。

净慧法师因了解虚云老和尚的事迹,仰慕老和尚的风范,便前往云门寺,依止老和尚受具足戒。至1959年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茅棚示寂之间,春秋十易,净慧法师或亲炙教益于老和尚的尘拂棒喝之下,或随侍巾瓶跟老和尚奔波于燕山楚水之间。

虚云老和尚对净慧法师期许有加,作诗《示净慧禅人》五首,此处选录其中两首。

大法迥然绝古今,毫端独露本来真,

风行草偃寻常事,普泽人天作雨霖。

妙宗开化佛悲怀,道济苍生法界宽,

净戒严持崇圣德,慧命相传般若灯。

1952年4月27日,应武汉、北京等地的众多弟子邀请,虚云老和尚离开云门,北上至武昌,住三佛寺,因沿途劳顿,卧病在床一月有余。虚云老和尚在武昌三佛寺卧病期间,净慧法师从云门寺赶到三佛寺,侍奉汤药。

虚云老和尚病愈后,前往北京,净慧法师“随侍巾瓶,躬逢其盛,并以此因缘,朝礼五台山及大同云冈诸胜迹,至年底始奉命与法云兄一同返粤”。(见净慧法师《虚云和尚行业记》)

1954年和1955年,净慧法师两度到江西云居山亲近虚云老和尚,“亲见诸方衲子瓶钵遥临,打地抛砖,重建梵刹;烟蓑雨笠,开耕南亩。青畴绿亩,绕禅舍于烟霞;宝殿金身,树法幢于云端。更有幸者,虚老中兴云居首次传戒,即得躬逢胜会,并受命司第三引礼之职。承老人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得以不辱师命,勉效微劳”。(见净慧法师《虚云和尚行业记》)

晚年,虚云老和尚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9年,虚云老和尚于云居山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虚云老和尚是尊崇赵州老和尚的。他与赵州禅师面貌长得很像,禅风也相近,两人皆住世一百二十岁。因此,佛教界有虚云老和尚是“赵州再来”之说。

示寂前,虚云老和尚曾写下:“吾死后,化身毕,请各位将吾骨灰碾成细末,以油、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放河中以供水族结缘,满吾所愿感谢不尽。还债人:虚云顶礼。”(见《虚云和尚年谱》)

禅者之风,洒脱无我,不泥不滞,毫发毕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