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利益的推动下,没有多少年,房地产俨然成了总体GDP的主体。从经济结构来说,因为涉及那么多的行业,房地产也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那么与之相关的所有行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财政的影响更大,在地方层面,来自土地和房地产的收入已经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一旦出现问题,地方财政马上就显危机。究其实质来说,房地产在中国就像金融业在美国,“太大而不容倒闭”。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早就牢牢绑架了整个中国经济,也绑架了为中国经济增长负责的中央政府。中央有关部门不是不知道房地产这样下去会走向何方,但是一触及核心问题,往往是退避三舍,面对问题要么力不从心,要么无心应战。因为房地产的影响实在是太大,造成了谁也不想真正碰这个问题的局面。很明显,各方面为了调控房地产而出台的一些举措,与其说是要促进房地产的转型,倒不如说是为了暂时的控制。各种相关利益都不想看到房地产的转型,所谓的调控也只是为了应付中央的政策。
各种既得利益实际上使用着它们的无限绑架能力促进着房地产的无限升值。道理很简单,价位越高,房地产商、银行和投资(投机)者的利润率就越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跟着走高。在这种利益链条的驱使下,房地产制造着越来越大的泡沫。谁都知道,要房地产无限升值是一种不可能的使命,尤其是在中国。房地产本来是一种社会产品,需要社会的大多数来购买和消费。但中国的房地产显然已经远离经济学意义上的“供求平衡”,一方面是商品房的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购不起房。这里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是人为炒作上去的,因此隐含着巨大的泡沫成分。当房地产成为少部分人的炒作物时,其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
在一些地方,房地产的发展已经接近顶点。最近,在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呼声中,一些地方突然对征收房地产税显现出很大的兴趣来。但是,地方政府的动机根本就不是为了人们所想象的要调控房地产,而是为了财政收入。一些地方,前些年大量出让土地,到现在土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土地财政接近尾声,就需要新的财政来源,房地产税就不可避免。敏感的观察家早已经预期,地方政府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推动房地产税的主角。一旦土地卖完,即使不让地方政府征收房地产税,他们也会创造出各种名目繁多的“费”。这种情形不久之前就在农村上演过。就是说,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很容易从发展型政府转变成为掠夺型政府。
房地产已成产业升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