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商务活动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你无法判断那些形形色色的宴请、招待、庆典和论坛,到底去参加哪一个。
经过实践和总结,我们提出两项原则:一是领导和关系户的活动要参加,第二是跟自己级别对称的活动要参加。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要帮领导拿主意参加什么活动,也为自己拿主意。最简单的决定就是“商务部张副部长的会议,点名叫您参加,您必须要去一下”;“乙烯总公司的王总请您去参加开业庆典,乙烯公司是我们的大客户,王总又是您的老朋友,所以周末您孩子的生日会就先改期吧。”
你是参加活动你不觉得,你要是组织活动就会感到,要请到首长名人要人是多么困难。如果首长级别不够高,名人不够有名,要人不够重要,那么你活动的效果就完了;如果你要靠收取费用赢利,恐怕连本也赚不回来。
以前我在新华社工作的时候,觉得新华社特别了不起,新华社现在也特别了不起。我们一拿起电话马上就有了官方的感觉,“喂,我是新华社,我要了解一个情况,请你们的领导接电话。”请注意用词,一定要说“我是新华社”,跟“这里是新华社”意思和感觉都差得很远。
后来有段时间给新华社拉广告,电话打给企业,“我是新华社”好像就不大灵了。出钱的事人家不愿意。关键的问题是,你不认识人家,人凭什么帮你?
所以,我现在给部门人员定的政策是,别一听什么单位就被吓住,问什么事情。如果是公安局下属幼儿园开运动会要求赞助,我们慢慢商量再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公安局说你们单位谁犯了事要调查要领人,你们马上马上向我报告。
我们在电影里见到那些大领导或者是很有权势的人,都爱抄起电话说“我是×××,你现在必须怎么怎么样,我要你10分钟之内答复,否则我枪毙(解雇、休了)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不自己站出来说话,都让别人说,就像抗日电影中翻译官那样:“太君说了,你们要是交出八路,马上就放了你们。”
中国人比较讲面子,但是商务生活和社交中太讲面子,反而会使自己不自在。我们经常参加活动,一个圆桌吃饭,一晚上吃下来也不知道同桌的是谁,因为大家都不自我介绍。只有那个有跟班的领导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跟班的说了,“这是卫生局的张处长,张处长在灾难预防科学领域很有造诣。”然后大家点头称是。有时候领导还不高兴,就你多嘴,我堂堂张某某谁不认识我?
其实,自我介绍一下并不丢面子,反而更显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社交场合向人问候时总是说,“嗨,我是比尔”。我们也在电影中听到过那带着浓浓浙江口音的伟人的讲话开场白:“我是周恩来。”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家。他见到员工时总是盯着你的眼睛,握住你的手说:“嗨,我是杰克。”
本来商务活动最讲实际,最有效率,但是现在也搞得像政府和外交事务那样讲排场,论座次。每搞一次活动,被邀请方最多的问题就是: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谁,在活动中我(们领导)站在什么位置,我(们领导)第几个发言,宴会上我(们领导)是不是主桌,如果是主桌的话可以考虑,但是你还要告诉我左边坐的是谁,右边坐的是谁,主桌一共多少人,我(们领导)离主人和主席台横向距离有多远,纵向距离有多远,平面距离有多远,空间距离有多远。
以前我在通用汽车工作时,有一次把我们老总拉去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活动。我说你去吧,你跟台长坐在一起,你第一个讲话,你会戴贵宾花,你进贵宾室,你喝的茶茶杯都是带盖的。我觉得那天活动特成功,领导特有风度。可是第二天一上班领导就找我,说:“你这叫搞的什么活动,你说都是巨头参加,可是福特的老总怎么不去,大众的老总怎么不去,丰田的老总怎么不去?”
我本来想的是,只有你级别最高,你才能在活动上出风头。但领导想的是,我要大家同样级别,然后还是我出风头,我要压倒他们。
大家都是这种心思,总会出问题的。去年的一个活动上,我们公司就跟另一个公司打起来了。说起来都是500强,500强A和500强B。本来是500强A的老总先讲话,可是500强B的老总说让我先讲吧,我有事,讲完了先走。500强A同意了,主办方也同意了,日程也改了。可是500强A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又反悔了,说我们老总有更更更紧急的事,必须先讲,然后就告诉主持人说500强A先讲。结果一宣布,500强B的人说不是说好了我们先讲吗?最后,先讲完的500强A的老总就坐在会场跟人聊天,紧急紧急的事情就像尿急放出了一样又不急了。
商务活动是一个以级别和面子主导的过程,但是当外表压倒了实质,当我们所追求的思想的交锋和观念的碰撞成为附属和摆设,商务生活就只剩下那些贵宾胸花和彩色桌卡主导的形式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