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2002年的银广夏事件,这则惊人的新闻最早是一个研究员发现的,这个研究员没有做过任何采访,她只是看了人家的财务报表,分析了人家公开的材料,是她的专业眼光告诉她,银广夏藏有猫腻。
从我们做记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能在一些专业化的领域里走得比较远, 你就容易在这个领域发现公众感兴趣的新闻线索,或者更容易找到报道新闻的角度。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案出来之后,媒体报道很多药品生产企业是通过贿赂拿到批文的。大多数媒体的追踪报道到此就凯旋了。
可是,报道并不应该到此结束。我们还可以追问: 那些向郑筱萸行贿的人该怎么处理?是单位行贿还是自然人行贿?他们为什么要行贿?那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贿赂取得的批文该不该被撤销?如果应该被撤销,这个药品生产企业这么多年在销售过程中的利润该不该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有没有权利要求赔偿呢?如果应该撤销,它们现在还能不能接着生产销售?还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因为作为行政执法和监督部门的药检局没有恪尽职守,导致消费者买了假药、劣药,消费者有没有权利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国家赔偿?我们现有的框架中是否可以找到赔偿的依据?如果找不到,立法的疏漏是否应该弥补?
当然,我问的这些问题未必是真问题,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专业化有助于我们拓展视野,给我们增添更多的报道角度和机会。
专业化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如果我们能在内容生产上增进我们的专业化程度,那么我们的报道对读者来说,就会变得更为有用。新闻报道的功能,读者对新闻报道的需求,我个人经常将之分成两类,一类侧重于有趣,一类侧重于有用。你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越远,你的报道就越有用。我敢说,在今天的中国传媒界,包括以供应“有用资讯”为诉求的专业媒体,真正有用的报道并不是很多,如果我们能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果我们能让我们的报道变得更为有用,我们一定可以增益报纸的品牌价值和广告价值,占据媒体竞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