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利坚乱想(3)

新闻人的江湖 作者:章敬平


等我离开新闻博物馆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两个小时。

如果时间允许,我想,我会看它一天的。

水门事件中的记者没有什么了不起

无论是谁,只要他是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中能够爆出水门事件的猛料,的确可以骄傲一生。水门事件中,记者个人的勇气和智慧,殊为重要,然而,相对于一种制度性的力量,个人的品质实在微不足道。

鲍勃·伍德沃特的出场多少有些让我感到震惊。新闻人,尤其是中国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水门事件。站在事件背后的鲍勃·伍德沃特,以及他的搭档伯恩斯坦,让尼克松总统黯然下台,他们改变了美国历史,他们写就了世界新闻史的神话。

这是2008年10月7日的上午,美国国务院的会议室,年过六旬的鲍勃·伍德沃特神采奕奕地坐上了主席台。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记者将兴奋的掌声,送给了仅在教科书中见过的美国同行。一个多小时的会见和对话很快就结束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没有感觉到意犹未尽,也没有对话大师的欢喜。鲍勃给我、给在场的中国同行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好。我想起十年前,大概就是这样的季节,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合肥晚报》做记者,记者部的主任赵泉在一个早晨跟我们几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说,如果你在美国,如果你做了水门事件那样的报道,你就可以靠那篇报道吃一生。

“鲍勃,你是怎么从地方新闻中挖出改变历史的大新闻的?”主持人,阿斯本新闻研究所所长将话题抛给了鲍勃。

我的回忆被打断了。

接着该所长的话题,鲍勃开始讲述1973年的那段历史,他是怎样从“深喉”中挖掘出尼克松总统在反对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的,他和他的搭档是怎样发现新闻线索的,他是怎样智勇双全开创历史的。

鲍勃说得很得意,似乎还比较俏皮。我猜,同样的话,他可能自己都记不清说了多少遍了。

他说,1973年的某一天,他的老板,美国新闻史上声名卓著的凯瑟琳,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约他吃午餐。可能有些受宠若惊的鲍勃出乎意料地发现,不动声色的凯瑟琳已然知晓了总统的秘密。

回忆过去,鲍勃的自负溢于言表。故事发生那年,他才29岁。

“29岁以上的请举手。”他对大家说。

一个个记者的手刹那间伸向空中。

“29岁以下的请举手。”他接着对大家说。

寥若晨星。

我看不清主席台上鲍勃的表情,是否尽显少年得志的印迹,但我从他的语调中感受到了他的骄傲。

无论是谁,只要他是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中能够爆出水门事件的猛料,确实可以骄傲一生。少年得志的自负固然可以理解,鲍勃居高临下的张扬,还是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同行感到不舒服。我不知道我的反感是否源自中国文化对谦虚的褒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