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经从《孝》始
曾经有位年轻的家长在一个讲座上问我,想找几本国学经典让孩子读读,有没有推荐的书目?另外,如果一个像她这样对国学很有兴趣但又总感觉深奥的人,有哪些书是适合她入门读的?
我问她,你和你的小孩已读过哪些国学书?她告诉我,只是一起在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古代的蒙学读物。我说,《弟子规》《三字经》等作为儿童读经的启蒙读物是可以的。但谈到国学入门,特别是亲子一起读的话,可以先从十三经中最薄的这本《孝经》开始。《三字经》里讲,"《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说的就是只有把《孝经》读通了,把"四书"念熟了,才能够去读像"六经"这样的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因为《乐经》没有流传下来,后人也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所以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讲国学,特别是讲幸福国学,《孝经》不能不讲。这也是我写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的一个初衷。
2010年广州南国书香节,我曾有一个演讲。演讲结束后,广州的一个婚姻家庭协会组织的负责人,等我给读者签完名后上台找我,说我的演讲内容很适合给他们的会员机构、企业去做"和谐家庭·和谐企业"的巡讲。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专家学者宣讲团。因为那次的主题是从《老子》讲国学与人生,我跟她们说,要去企业、机构讲,那就得讲《孝经》。孝之小者,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孝之大者,爱岗爱企,为国为民。既讲家庭美德更讲社会责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孝。可惜现代不少人对孝的理解都太狭隘,脑子里的糨糊太多,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孝是个很大的概念,曾子说,甚哉,孝之大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孝就是大爱……
其实,那天的演讲现场还有一段小插曲。在提问的环节,有个听众站了起来质疑我在演讲中对国学的定义。我在演讲中说到,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安心立命之学"。它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处世之宝。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它也是中国人自己的"焦虑抗体"、"抑郁解药"。这位听众是位大姐。她很激动地表示,她就是一个来踢馆的,"你给的国学的定义,根本不是定义,而是国学的一种功能。请搞清定义的范畴、'内延'和'外涵'。"我笑着解释说,我这是给大众讲国学,我想大家想听的也是我对国学的理解对国学的定义。我想你想要的国学定义在教科书、学术专著里,大家都能查到、看到,也就不需要我来重复了。没想到这位大姐更来劲了,说我听了你的讲座,你讲的东西跟国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比于丹还年轻,比于丹还能信口开河,年轻人,你要好好读书,要有自己的积淀……"结果,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在场的听众给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