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消逝的字符(5)

大爱:《孝经》的密码 作者:王扉


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图"里,有好些故事都是极其变态的。比如"郭巨埋儿"、"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等等。鲁迅坦承像"郭巨埋儿"这样的故事,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的阴影曾久久不能散去。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鲁迅写道:"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

而"老莱娱亲",让年幼的鲁迅最反感的就是"诈跌"。《二十四孝图》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鲁迅说:"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鲁迅成年后,在较古的书上查得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鲁迅感慨道,这一记载比二十四孝图"稍近于人情"。他不明白为什么后之君子一定要改得老莱子"诈"起来,心里才舒服。这是怎样变态的心理。"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