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三才章第七(1)

大爱:《孝经》的密码 作者:王扉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谊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时,因地之利,以训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谊,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砚池堂本《孝经》第七章

【释要】

这一章以曾子赞美孝道开始,引出孔子说明孝道的本源,取法于天地,立为政教,以教化世人。所以,施行孝道乃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天地谓之二仪,兼人谓之三才。故以三才名章,位列五孝之次。

【通解】

听完孔子讲述的五等孝道,曾子感慨地说:"真了不起呀!孝道多么博大高深啊!"

孔子说:"孝道,就像天上日月星辰的不变不易,地上万事万物的相安相宜,乃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品行。

"人为天地所生,当效法天经地宜笃行孝道。先王因循天时地利,以至德要道,训化天下,邦兴人和。所以其政其教,不威不严,水到渠成,无为而治。

"先王看到教可以辅政,化民成俗,所以他率先垂范,倡导博爱,使民众爱自己的父母,对双亲不离不弃;然后宣扬道德和仁义,民众自然力行道德,有仁有义。先王率先垂范,倡导敬让,民众对人对事,自会敬谨谦让,不妄生争端;然后用礼乐引导民众,民众自然和睦相处,没有怨恨。然后再晓示民众什么是善恶好坏,民众自然就会知禁不犯。

"《诗经》里说:'声誉显赫的尹太师,深受百姓的瞻仰。'"

【砚池堂夜话】

何键:题写"忠孝匾"的民国"湖南王"

在变态的《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扇枕温衾"和"恣蚊饱血"。一个讲的是东汉孝子黄香,九岁丧母,和父相依为命,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另一个讲的是晋朝孝子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母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母床前,任蚊虫叮咬吸血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母。当然,在《二十四孝》里,黄香和吴猛都是值得大书特书、广为表彰的好娃。但在笔者看来,黄香夏扇席、冬暖被的事还算近于人情,而吴猛裸身喂蚊子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极有可能是后人煽乎"戏过"了,油和醋添加过量,雷同鲁迅批评过的"诈跌"。

想起这两则故事,是因为在"天涯社区"论坛上,看到一位湖南的网友在晒民国"湖南王"何键题写的"忠孝匾"。据发帖人称,当年湖南平江的这对童姓兄弟,对其母亲特好,夏天先赶跑蚊帐里的蚊子、冬天先暖好被窝后再让母亲入睡。当时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闻知后,感其孝行,为童家题写匾额:"纯孝性成。"这一珍贵牌匾保留至今。现当地的童氏后人繁衍茂盛,估计与其家族常年坚守孝道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