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与妻儿相聚异国

林毅夫跌宕人生路 作者:郑东阳


与妻儿相聚异国

1983年,林毅夫远在台湾的妻子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两人抱头痛哭。留美期间,林毅夫获得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学位,陈云英则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爱丁保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并分别获得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成为模范学术夫妻。

林毅夫在台湾有个妻子,叫陈云英。

1978年,得知丈夫突然“失踪”,甚至可能去世的消息,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云英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

然而,内心倔强的陈云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即使家人都以为林毅夫已不在人世,就此还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她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为她想起丈夫不久前曾跟他说过的一句颇有些神秘的话。

当时,陈云英在台湾宜兰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教国文课。有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她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18年……”

当时,陈云英以为这不过是句玩笑,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数年。

直到翌年,林毅夫与在东京的表兄李建兴联系后,给陈云英带来了口信。简单几个字:“他活着,没事,让你嫁人。”

那个年代,不敢带信件往来,陈云英却很兴奋地向婆婆大声宣告:“他还活着!他还活着!”婆婆却冷静地说:“他死了!你不觉得是人家在骗你,给你希望才这么说的吗?”“所有跟随国民党来台湾的人都有1949年的经验,老一辈告诉我,你们一辈子不会再见面了。”多年后,陈云英向大陆媒体回忆。

在北京读书的林毅夫也十分挂念妻子和孩子。他的导师董文俊回忆,在林毅夫入学半年多后,情绪一直很低落,有时不爱说话。后来董找他谈话,林毅夫告诉老师,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快出生了,因为他来大陆时,陈云英已经怀孕了。

直到有一天,林毅夫兴高采烈地找到董老师,递给董一张照片,是陈云英带着两个孩子的合照,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旁边站着一个。“照片后边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我忘了,内容就是说,我理解你,理解你这种行为。”董文俊回忆。

“我有信心她会支持我,当然我也知道,对她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她处的环境比我更困难,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一个丈夫走了,而且在当时的海峡两岸的气氛之下,她不仅要承担外部的这种环境对她的压力,还有家庭里面要带小孩、要工作。所以我内心里面对她是特别感激的,因为一个女人能够独立去面对那么多外在的压力跟内在的压力,而且永远没有放弃过,然后到最后,当然我们很幸运地能够重新团圆。”2008年,林毅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面对镜头幸福地回忆着。

1982年,陈云英突然得到林毅夫已经从大陆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巧合的是,当时她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恰好准备赴美读硕士。

次年,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两人抱头痛哭。

不过刚到美国期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一双儿女仍然留在台湾,要半年后才能接来美国。相聚的喜悦很快就被思念儿女的愁苦所压倒。陈云英上课之余,常常望着儿女的照片发呆。孩子太小,认字很少,她就剪贴了一些漂亮的卡通画,经过加工,写些简单的汉字和拼音,让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妈妈从美国的来信。半年后,儿子和女儿才被接到美国。两个孩子见到久别而陌生的爸爸时,高兴极了。此景此情颇让人感慨。

留美期间,陈云英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爱丁保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并分别获得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更难能可贵的是,陈云英在宾夕法尼亚州,林毅夫在芝加哥,没法互相照顾,因此陈云英必须一边带孩子,一边上课写论文,但她的硕士学位,只花了一年半时间。

其友人回忆,好多次,她刚给两个孩子做完饭,接着又跑进教室上课,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国菜酱香和葱花的味道。好玩的是,在她读博士期间,没办法时时照顾孩子了,只好把两个孩子反锁在家里--这在美国是不允许的,会违反相关法律。

但是,边读书边照看孩子的陈云英也只能这么做。无奈中,陈云英只好嘱咐孩子:“妈妈不在家时,无论谁敲门都不许开,有人来电话,你们千万不要说妈妈不在家,就说妈妈在睡觉。”

直到现在,陈云英在美国的朋友还说:“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你怎么老在睡觉。”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陈云英的导师,他也一直在纳闷,这个勤奋的中国学生怎么那么爱睡觉。

1987年林毅夫回国,同年的6月18日,陈云英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八天,就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