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讲授口才,课堂上的“十八般武艺”(4)

好教师赢在好口才 作者:王一铭


 

师道箴言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从杨振宁设奖到防止教师“一言堂”

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出来,而是经过引导、启发,使学生自己去认知、探讨并形成结论。教师讲授时要记住“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发挥想象力、联想力,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谈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时,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用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与让学生动手实践哪个更难一些?教师用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一个单纯的习得知识的过程,容易接受;而动手实践是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相联系,需要学生活学活用。在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动手实践时远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要更具体、更全面,也更直观。因此,动手实践要比单纯的“习得”更难一些,也更重要一些。

杨振宁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学时曾谈到,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读书型的多。中国的层层考试对会动手、不一定会考试的学生十分不利。为了给这些学生鼓励并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杨振宁和香港亿利达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商定,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鼓励中国青少年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杨振宁任评委会名誉主任。

当记者采访杨振宁,问及我国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主客观原因时,杨振宁答:中国人在历史上是很能动手的,古代就有了著名的四大发明,但后来在故步自封的情况下,中国大大落后了;而且,中国的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不感兴趣,也没有动手的条件,结果使得中国的学生觉得最好是学理论,不宜于动手。美国则相反,学生喜欢动手,学校和家长鼓励,因而学生创新思维活跃。鉴于此,杨振宁才倡导建立青少年发明奖,鼓励中国青少年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也许由于美国教师从来就没有“一言堂”的做法,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善于引导学生去“做”某个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东西,由此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理论知识,发展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力。波士顿教会中学的物理老师麦迪·克罗克,是教师中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高手,下面是他的两个教学实例。

克罗克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若干条同一种类的橡皮筋、一卷胶布、一段固定长度的铁丝、一个鸡蛋。然后设计一个装置,要使鸡蛋从楼上坠落时不至于摔破。

克罗克指定某一天为比赛时间,根据鸡蛋的完好程度评选出优胜者。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分析为什么鸡蛋没有摔破。

当讲到浮力定律时,克罗克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准备相同数量的报纸、油漆一桶、刷子一把、订书钉若干、订书器一个。克罗克指导学生,根据所准备的物品,制作一条纸船。

克罗克指定参赛日期,比赛在游泳池举行。比赛那天,克罗克和学生们一起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参加。参赛选手可以是制作者,也可以是学校领导或老师。凡是坐在船上把船划到指定地点而不沉者获胜。之后,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再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在中国教师眼里只需一句话说明了的问题到了他们那里却大都会“小题大做”,变成了创造性、趣味性的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教师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学生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去实践、去创造!有人说过一句话:教育技巧的高低往往着眼于细节。当教育目标都一致的时候,教育过程便成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

设想一下:如果美国老师像中国老师一样,在课堂上先照搬理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讲完后辅以图示、习题,来强化理解和记忆也不为错,但是从理论上认识了“自由落体运动”,却没有起到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面的作用,更没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可喜的是,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一点,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和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动手、边思考,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习的乐趣。

教“圆锥体体积”一课时,李老师是这样组织的:上课之前先准备了一些不同体积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玻璃杯,上课时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倒水实验,学生对这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按要求进行操作。他们动手操作后,发现三杯圆锥形容器的水正好倒满一个圆柱形容器(与圆锥等底等高),很容易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教师拿出一个新的圆锥形容器,让两个学生与原圆柱容器做倒水实验,结果发现1∶3的关系不存在,在学生感到奇怪时,教师又拿出一个新圆柱形容器(与新圆锥等底等高)进行第三次倒水实验,学生再次发现1∶3的关系存在。

教师这样安排,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样的圆锥和圈柱的体积大小存在1∶3的关系呢?学生通过多次动手进行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对比实验后,自己发现了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这样,通过学生操作、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使抽象的数学课,变得形象有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虽然李老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与克罗克相比显得有些简单,拓展性不强,但是,毕竟说明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了“一言堂”的观念,消除了只用口头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弊端。如果,有更多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面临问题时,就不会首先想到用理论来解释,而是要动手做一做,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他们的理论知识就不会像海市蜃楼那样,只有漂亮的外观,而没有实用价值。

想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经常引导学生做一些手工制作,或是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

2时常给学生留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鼓励学生将平时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

3重视实验课,通过试验来证明理论,如水可以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助燃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