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箴言
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宋)
■化抽象为具象,课堂“耍贫嘴”的妙处
教师讲课的过程犹如作“口头文章”,同样需要语言生动、活泼,收放自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好口才,还要有表现好口才的各种知识积累和联想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口若悬河却不离其宗,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纵横驰骋,让课堂趣味横生又令学生经久不忘。
贫嘴,意指爱说废话或开玩笑的话。“耍贫嘴”,往往有点讨人厌、讨人嫌的味道。可是生物教师朱小毛却偏偏喜欢在自己的生物课堂上时不时地与学生“耍贫嘴”,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他时而用借代,时而用比喻,时而用夸张等修辞方法,把生硬的理论用语言揉搓得像面团一样纤软,非常利于学生的消化和理解。朱小毛更为出格的是,即便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他也要冲破各种戒律,义无反顾地“贫”下去,这其中的奥妙不可不知。
朱小毛老师在讲授“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课时,发现每逢他提出问题后,班上的女同学都表现得比较积极,频频作答,而男同学中发言的少之又少。朱老师见此情形,利用“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这一知识点来调节课堂气氛,他说:“怎么回事呀?我们班上的女同学发言很踊跃,而男生到现在为止还没什么反应。难道举手回答问题也与性染色体有关?是因为女生多了一条X染色体而更积极,还是因为男生有了一条Y而更拘谨呢?”学生听了哈哈大笑。随后,课堂上原有的那种“阴盛阳衰”情况有所好转。
借助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耍贫嘴”,以活跃课堂气氛,是朱老师惯用的“伎俩”,有时,他甚至和学生在课堂上,你来我往,一起“耍贫嘴”,师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内容来贫、来逗,一比口才的高低,课堂特别活泼有趣。
有一次在教授高三生物第五章的“微生物的代谢”一课时。朱老师说:“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不同的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发生障碍会影响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而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并非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而且不同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
讲到这里,朱老师绘生绘色地说:“如果把‘微生物’比做‘家’,居家过日子的有些东西就是‘初级代谢产物’,如柴米油盐等,是维持一个家庭生活需要的东西,而且不同的家庭都同样需要,一旦没有了这些东西,就会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
学生听了他的话都笑了。朱老师又接着说:“而居家过日子的有些东西就像是‘次级代谢产物’,是一个家庭到了一定时候才产生的,比如……”讲到这,一个男同学抢先一步开贫:“比如家里的孩子!”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待同学们的笑声慢慢平静下来,朱老师笑着说:“这位同学说得有点道理,看来他对生孩子的事还是有所了解的。依照中国人的传统,孩子确实是一个家庭形成后,到了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同学们又笑了,这时朱老师话题一转:“但我相信,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孩子绝对不是家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是‘初级代谢产物’,是维持一个家庭温馨和稳定所必需的。对一个家庭来说、对父母来说,一旦没有了孩子,很有可能等于失去了家!”同学们一听,脸上的笑容还在,但都认真琢磨起“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认为老师打的比方非常有道理。
即使在时间异常宝贵的高考总复习的课堂上,朱老师也时不时要“耍贫嘴”。
有一次复习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在“分离色素”的环节中,确保分离色素成功的两个关键的注意事项:一是“画滤液细线要直,而且要让细线上充分地分布有色素”,二是“将滤纸条放到装有层析液的烧杯里时,千万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为了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朱老师又开始“耍贫嘴”了,他说:“其实这个‘分离色素’就是让那些叶绿体中的色素一起比赛,比赛内容是什么呢?短跑。为了比赛的公平和公正,起跑线要一致,所以滤液细线要直,确保公正。为什么要画几次让色素充分地分布在细线上呢?就是为了让尽量多的色素们参加比赛,力保公平。当然,比赛结果同学们早就知道了,第一名胡萝卜素,第二名叶黄素,第三名叶绿素a,第四名是叶绿素b!”听了这段话,学生们又开心地笑了。
朱老师接着又说:“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呢?这是比赛委员会的规定,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能临时改变比赛项目。这是一条铁的规则。”学生们一听,发愣了,没有听懂什么意思。
朱老师自己先乐一乐,然后眉飞色舞地说:“你们看,如果让层析液没及了滤液细线,那些参加短跑比赛的色素们就到层析液中去了。这不就变成了游泳比赛吗?短跑比赛突然变成游泳比赛,这成何体统呀?比赛委员会能同意吗?”同学们这回听明白了,哈哈大笑。
从考试角度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上着想,那么“分离色素”的这两个关键步骤只需要直截了当地提醒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用打比方将其描述为“短跑”和“游泳”。另外,高考的总复习课一般是以知识容量大、训练强度高为最佳选择,课堂时间显得分外珍贵,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是争分夺秒地给学生补充知识、扩大训练,恨不得一分钟分成两分钟来用。如此宝贵的课堂时间,朱老师却用来与学生“耍贫嘴”,这是为什么呢?
在朱老师看来,高考总复习课上所谓的“大容量、高强度”,不过是把学生当成临近上市出售的鸭子,教师有如尽职尽责的饲养员,拼命地喂他们,指望他们多吃点,再多吃点,多长点,再多长点,无非是想让他们有个好身价——高考中多考几分,能上名校的上名校,能读本科的读本科,一个也不能少。但朱老师实在不忍心让学生在一心为考、两眼唯分的课堂上被折磨得神经麻木、双目无神。朱老师在时间如此宝贵的总复习课上“耍贫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开心一下,让他们笑一笑,以轻松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上看,朱老师的“耍贫嘴”像是说废话,是一种不务正业、嘻嘻哈哈的打趣行为。但是,正是这种不务正业的“耍贫嘴”,却深得同学们的喜欢。走出校园后的高中生对朱老师说:“高中毕业后,很多东西被淡忘了,而留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您在课堂上的那些‘贫嘴’”。
有一天,一个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给朱老师发来一条手机短信:“大一是调整期:平稳地由高中向大学过渡。大二是对数期:积极地投身于大学里各种活动。大三是稳定期:学习成绩稳中略升,爱情不期而遇;不知这算是‘初级代谢产物’,还是该算‘次级代谢产物’?但愿,大四不是衰亡期。如果还想要‘连续培养’,只有考研了。”朱老师看了这条短信不禁叹道:“好小子!高中毕业三年了,还没有忘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竟然还会用来和我‘耍贫嘴’!”
朱老师的课堂“贫嘴”能有如此强的生命力,说明高中生确实需要从大容量、高强度下解脱出来,让心灵松松绑,在更为自如的状态下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