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一定要能创造好故事
故事不仅仅在企业内部有用,在处理顾客关系时,它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有没有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顾客的购买欲望。
故事成为必需品是有相关背景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越来越追求便利和多样性,顾客的需求也和以前大不一样。
现代社会商品丰富多样、信息灵通便捷,企业能否成功拓展市场、销售商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引起顾客和市场的“共感”。现在人们更加注重设计和故事,而这些也成为能否引起“共感”的关键。
另外,企业近年来所追求的立场已经超越了“顾客至上”“股东至上”这种层次,现在强调的是在遇到更广泛的问题时,企业应该怎么面对。
比如说,如果顾客知道企业正带头解决环境污染或者地区贫困等问题,他们肯定会有所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就表现在对商品的消费上。
某公司在销售法国原产的矿泉水时,就以“1e for 10e”这样的故事进行销售。它的意思是“购买本公司1升水,就能帮助非洲生产10升清洁安全的水”。
具体来说,矿泉水销售额的一部分将会用于支持儿童基金会的发展。为了确保非洲饮用水的供应,就必须挖水井,今后几十年中还要不断地维护。在这种宣传的推动下,截至2007年7月8日该公司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134%,并创下了销售纪录新高。此外,公司的主页上时刻显示着非洲地区供水情况,每天的数据都在不断更新。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该公司的做法就像正在演绎一个故事,如果购买他们的产品,既能参与到故事中去,又能为非洲人民尽一点绵薄之力。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救救那些和自家孩子年纪相仿的孩子的生命。”“反正东西都是要买的,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从企业这方面来看,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趋势下,要抓住不同价值观的消费者心理,只有创造出任何人都能接受的故事,才能提高共感产生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构建具有全球范围内的视点呢?如何构建能激发共感的故事呢?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这一课题将越来越重要。更何况,在全球化的今天掌握这样的大视野不仅仅对企业,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么,在企业或国家中有魅力的领导者究竟该怎样讲故事?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阐述。
用个人青春激扬未来的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享誉全世界的企业家,他的一言一行受全球瞩目。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篇演讲,这个被世人所铭记的演讲被尊为经典。
演讲一开始,他便说:“我想给诸位讲三个我的人生故事。是的,没什么大道理,只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串起你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他从小是继父继母养大的。尽管他考上了大学,但是他发现大学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仅读了半年便辍学了。
当时,乔布斯没有宿舍住,他只能睡在朋友家的地板上。每个星期天晚上,他会走11公里的路去神庙吃顿免费的晚餐。这时,他迷上了书法。
“书法很美,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精妙的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企及的,我对它入了迷。这些对于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我也从没指望过。但是,十年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我学的这些又回到我的脑海里,并在设计中全面应用了这些知识。Macintosh成为第一台拥有漂亮字体的电脑。
“如果我当年没有旁听这门课程,Mac就不会有多种不同字体以及字符按比例间隔的字形;而如果我不退学,我就不会旁听书法课,今天的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看的字体了。当然,在学校的时候,我不可能预见到这些点滴事件之间的联系。但是,10年后再看过去,这种联系就非常清晰。
“再说一遍。你没法预知你人生的点点滴滴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你只能在事后把它们串联起来。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段会在你的未来产生联系。你必须相信点什么——你的勇气、命运、生活、机缘,什么都可以。这个办法对我一直都很有效,它成就了我的人生。”
那么,我们对照“故事的基本型”来看看乔布斯的故事吧。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乔布斯年轻时候的经验(故事)基本上是按照“基本型”来发展的。
随后,他解释了自己过往的经验对现在的意义,并向毕业生们传播了这种思想:“你必须相信,这些人生片段会在你的未来产生联系。”
接着,他还分别讲了“爱与失败”“死亡”这两个故事。这些都是他个人的人生经验,通过故事的形式,他阐述了其中的“意义”和“解释”。最后,在总结部分,他向学生们传播了自己的思想。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的,而乔布斯所讲的三个故事也是如此。
通过和年轻时代的乔布斯对比,学生们会觉得虽然自己和乔布斯年轻时一样很不安,但一定要坚信自己,又或者他们觉得不管未来如何,先努力过好现在。这就使得他们有勇气和毅力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