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争“武”斗
此时,经济所也展开了清查“五一六”分子的运动。
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在进驻学部之后,首先联合“总队”及“大批部”的部分人员,把“联队”骨干成员都打成了“五一六反革命分子”。
随着“联队”全军覆没,“总队”立刻翻脸,又要开始整“大批部”成员。
就在清查“五一六”分子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之时,1968年初春,黑龙江省革委会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按照毛泽东“五七”指示的精神,办一所“五七”干校。
不久,该省革委会召开第76次常委会议,批准成立柳河“五七”干校,并于5月6日正式下发了有关文件。5月7日,欢送首批学员进驻庆安县柳河。
这样一来,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就应运而生了。
柳河干校共有504名学员,主要由原省直机关干部组成。他们到干校后,按“五七”指示中“学军事”的要求,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伙食按部队标准,每人每月12?郾5元,吃集体食堂;建制则按工种,分为农业、基建、工业、畜牧、后勤5个排。干校共耕种3000余亩土地,并经营牧、渔、副各业。此外,还自力更生办起了小型工厂。①
白天,“五七”战士们投入紧张繁重的田间劳动,或从事基本建设、修路、养鸡喂猪等生产;晚间,以班组为单位,办学习班,选学毛主席语录及报刊文章,并联系劳动与思想实际,“斗私批修”,剖析自我。
1968年5月12日,校部编发了《五七战报》创刊号。接着又组织笔杆子写了篇题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革命化的重要途径》的万言调查报告,总结了柳河干校的创办情况。
该省革委会收到报告后,立即批转下发,并上报中央,后交省报全文发表。9月30日,此文得到毛泽东的亲笔批示。
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公布后,在华夏大地,“五七”干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到1969年11月,因中科院学部接到上级指示,要求研究人员们不分老幼,一律下放到“五七”干校改造,在此过程中要一边劳动,一边继续参加清查“五一六”分子的阶级斗争。
就在此“斗争”过程中,吴敬琏有了机会与顾准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正是通过在非常时期与顾准的学术交流,吴敬琏的思维视野大开。在顾准的指引下,吴敬琏发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
①柳红:《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丛书·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①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②柳红:《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丛书·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第一部家族传统
①吴晓莲:《我和爸爸吴敬琏》,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109页。
①柳红:《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丛书·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②吴敬琏:《中国经济的振兴有赖于市场取向的改革》,见《我的经济观(3)》,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35-5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