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醒的企业(11)

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修炼 作者:(美)弗雷德·考夫曼


 

不清醒的反应

情绪失控主要有两种方式:爆发和抑郁。前者是把自身感觉表现出来,纵容自己做一些可能适得其反的事,仅仅是为了释放自己情绪上的冲动。后者是将自己的感情隐藏在冷淡的外表下,假装没事,其实内心激荡不已。我们常常交替上演这两种行为。抑郁的情绪不断积累,直到无法容忍就会爆发出来,给我们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一段插曲后,痛苦和内疚感又会袭来,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抑郁,接着又爆发,如此循环往复。

情绪会让你丧失理智,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回想当时的情形,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失去了冷静,行为也非常的不理性。甚至在正常的状态下,虽然你可以克服压力去思考并行动,但是你的心理防线还是会随着来自情绪的压力而趋于崩溃。悲伤、恐惧、愤怒及内疚是典型的造成你心智衰弱的情绪,会逼着你回归到人类两种原始本能模式—— “斗争”或“逃避”。这种生理机制早已在你的神经系统最原始的部分根深蒂固,我们称之为“爬虫脑”。当激烈的情绪超过你生理机体的负荷,你的“保险丝”就断了。随之而来的短路,让你理性的部分“离线”,并让原始冲动来控制一切。

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有人得出结论说我们最好还是抑制自己的情绪,将它们推到内心的阴暗角落,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内心的深处,我们不能察觉的地方,它们会生长壮大,直到可以发起攻击,控制我们。如果我们试图驱逐它们,它们会采用隐蔽的方式,制造压力、焦虑、沮丧及其他心理疾病。

如果受情绪所压,我们会积极或被动地发起攻击。尽管往往事与愿违,达不成目标,但它们会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短期内,可能会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但长期来看它们却会对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它们本来是我们用以减轻痛苦的,结果却带来更多的痛苦。

接下来,探讨在企业中如何转变不清醒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经营企业。通过提出观点、介绍方法和实践经验,帮助企业培育一种充满活力、回报丰厚、高效的企业氛围。

欢迎来到清醒的企业

应该明白这一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投身于一个你为之骄傲并且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时,当你充满激情去做既能迎接挑战又能提高你的技能的工作时,当你带着人生的使命感投身于工作时,你会非常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才是你乐于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它既能给你提供物质保障,也能给你带去精神的满足。

这样,当你做工作的时候,你会感觉全身心投入进去。时间似乎停止,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平凡的现实世界。所有困难都变成了富有创意的挑战。你感觉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并不是因为你能保证结果,而是因为你相信自己能够巧妙地应对。那是一个让人着迷的世界,没有日常琐事的烦恼,让你如痴如醉忘记了自己。你会感觉工作起来非常顺畅,再难的工作也不在话下。生活似乎也不那么吃力了,因为每一件要做的事、该做的事都能够很好地完成。

你可能只有一个人,但是你却不感到孤独,你感觉自己和某件重大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不管有没有人在你身边,你都会感觉到自己和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群体联系在一起。你会觉得与群体其他成员有一种强烈的亲密感、超越个人的归属感,并且和自身的“真我”合二为一。 

有人说工作简直就是地狱。笔者要说的是工作也可以是天堂。是天堂还是地狱,还在于人的心态。当你不清醒地活着和工作时,那么情况就像活在地狱般糟糕,但是当你增强自我意识清醒地活着时,同样的境况可能就是天堂。笔者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你、你的组织和世界点燃“清醒之灯”。

一个高大强壮的日本武士去见一个小和尚,习惯性用一种想征服别人的口吻对其咆哮道:“和尚,快告诉我何为天堂,何为地狱?”

 和尚抬头看了看这个强壮的武士,非常轻蔑地答道:“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天堂?对不起,我不会告诉你任何事的。看你那愚蠢样,多么肮脏、多么让人丢脸,你简直就侮辱了武士阶级的名声。 滚出去!我受不了你!”

武士一听,顿时狂怒不已。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突然,他拔出他的剑,准备砍那和尚。

和尚盯着武士的眼睛,缓缓说道:“这就是地狱。”

武士呆住了,这才意识到和尚是在大发慈悲,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告诉他什么是地狱!他放下剑,跪在地上,充满感激之情。

这时,和尚又缓缓说道:“这就是天堂。”

——禅宗故事

“你迟到了,艾尔!”约翰一脸嫌恶地说,“又一次。”

约翰是艾尔最大客户的采购经理,显然他不高兴了。

“对不起,约翰,我上个会议时间拖延了。那个客户迟到了,把所有事情都延误了。”

艾尔的解释并没有缓和约翰的不悦:“我不是指你的会议,艾尔,我说的是那批货。我们一直在等着装船,你们上周就应该送到的。” 

“喔,那不是我的错,”艾尔说道,“是货运公司出了问题。他们搞砸了文书,导致所有的事情都耽搁了。”

“我不管是谁的错,我们拖延不起了,我们的工厂等着要用零件——你们厂生产的零件!”

 艾尔离开了约翰的办公室,嘴里不停嘀咕:“会议延时,货运公司出错,又不是我造成的,他怎么能一个劲地责怪我呢,真是不公平!”

下次你的同事也迟到了,听听他的解释,有可能和艾尔一样,他会抱怨上个会议“延时了”,或者埋怨交通太糟。如果上个会议没有延时,交通顺畅的话,他肯定不会迟到。他的解释可能是真的,但是却无济于事。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艾尔和约翰间对话的效应。

首先,他们并没有解决货运延迟的问题。深层次讲,也就是无法保证类似的事情以后不再发生。面对约翰的质问,艾尔的回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按照他的逻辑,只要别人让他迟到了,他会接着迟到。只要他的合作伙伴犯错,他的客户就要承担延迟交货的后果。更进一步讲,在交际层面,他们的谈话伤害了双方的关系。约翰不再信任艾尔,而艾尔也对约翰怀恨在心。很难想象,相互埋怨的双方,能够建立起高效的供需关系。最后,可以说艾尔和约翰在结束谈话时,比谈话开始时感觉更糟糕。每个人都可能会觉得压力、委屈、愤怒及害怕等。不难想象,他们会向别人抱怨对方。

不幸的是,这样的谈话很典型,我在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家庭及朋友间,经常听到。当一方抱怨,另一方采取躲避态度时,矛盾往往会逐步加深,人和人之间关系疏远。你是怎样规避这样的灾难的呢?

你应该无条件地负起责任:把自己看做“参与者”,看做是中心人物,能够影响当前事态及其发展,而不是把自己看做是“受害者”,受不可控因素驱使。“参与者”是参与游戏,并能影响游戏结果的人。“受害者”没有参与到游戏中,只能被动接受他人行动的结果。

如果说艾尔的解释是事实,那也不是事实的全部。事实上,它们只是最站不住脚、最无济于事的事实。他的解释使他和他的同伴失去了威信,导致他们难以解决问题、修复关系、平息事态。

看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一些方式,可以使你增强力量,让你达成目标;而另一些方式,会削弱你的力量,使你走向失败。为了取得个人和组织的成功,你应该采用前者,避开后者。以“参与者”的姿态,应对各种事情。你必须声明自己对任何问题都有无条件的“应对能力”。在这一章,笔者将定义“无条件责任”并探讨为什么它对个人、团队及组织地良好运转如此重要。此外,笔者还将解释既然无条件责任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在现实操作中它显得那么“弥足珍贵”。首先来看看两种典型人物的区别:“参与者”和“受害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