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醒的企业(17)

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修炼 作者:(美)弗雷德·考夫曼


 

从“受害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当你选择参与者的立场,就不会对眼前的问题有任何幻想了。你会把它看成挑战,表明自己的立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从受害者到参与者转变的最基本步骤就是,不管你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说话都改用第一人称而不用第三人称,从归咎于外界因素到个人主动承担责任。参与者的用语常包括如“我”以及谈论自己本来应该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等字眼。他们常说的话,“是我没有备份好文件,”“是我错过约定时间了,”“是我没有注意时间,待在会场太久,” “是我没能找到既能实现利润目标、又不用解雇员工的办法,”“是我没有和客户处理好关系,”或“是我没能说服高层管理人员支持这个项目。”

甚至在意想不到之事发生的情况下,你还是可以用参与者式的语言。与其关注事件本身,不如承认是自己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是我没有料到这里会发生交通堵塞,”“我没想到天气会变得糟糕,”“是我没有想到供货商可能不按时发货,”或者“我低估了这个项目的风险。”

具体说什么话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是不是发自内心那样想的。想想以下语言表达的变化反应了怎样的态度转变:

“没有希望了。”      “我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呢!”

“需要有人首先采取行动。” “让我先来试一试吧!”

“这不能做。”                         “我选择不做。”

“你惹我生气了。”        “你那样说,我有点生气。”

“我必须走了。”                     “我想走了。”

 “我没有时间(或钱)”        “我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

以上每一组语句的第一句话都是在说,“我不能做主。”第二个句子则表明,“我是在做选择。”要很好地弄懂这样的态度转变,就是通过下面这样一个练习。

回忆一个让你感觉痛苦的情景:一次效率极其低下的会议、一次艰难的交谈、一次经营失败或者一段人生低谷时期。最好是一次你受到极不公正待遇的经历,那时你只能任人摆布,或者是发生了你无法控制的事。基于这样的情景,以受害者的口吻回答以下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练习的目标,你必须扮演成一个“受害者”,努力把自己装成很无辜、受到别人冤枉的样子。

在一次研讨会中,我小范围地做了这个练习。当其中一组中有一个成员抱怨的时候,我鼓励其他人同情他,说诸如“真不敢相信他们竟然那样对你,”“那太不公平了吧,”“他们怎能那样对你呢,”“他们真卑鄙,”“你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的话来帮助他,目的是为了给受害者提供一个所谓“道义上的支持。显然,这种“帮助”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只会让受害者愈加自负,一味责怪别人,自以为是因而更加愤愤不平。这些话就像由“铅”制成的救生衣,只会让他在他的“受害故事”里越陷越深。

同情只是一种空洞的支持,只会让受害者产生无助感、无奈感,这种义愤填膺式的道义支持是非常廉价的。就像你为了讨好小孩,就给他买他想吃的所有巧克力,讨好酒鬼就给他买瓶酒一样,对于受害者,你只要告诉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好了。巧克力、酒和自我安慰式的解释都很容易带来满足,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极具破坏性的。记住,毒贩子不是你的朋友,那些在你身处困境只会添油加醋的人也不是。真正关心你的朋友是会考虑你的长远利益而不会只图你一时满足的人。他也非常同情和理解你的痛苦,即使这样,面对你遇到困境时的自我放弃、自伤元气的做派,他也绝不姑息。

以下问题用于引出受害者的故事:

1. 发生什么事了?

2. 谁冤枉你了?

3. 他做了什么让你受到冤枉(不公平待遇)?

4. 你认为他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呢?

5. 他本来应该怎么做呢?

6. 他现在应该怎么做来弥补损失呢?

7. 他应该得到怎样的惩罚呢?

在回答了以上所有问题后,你就可以继续回答第二组问题。从参与者的立场来回答。强调一点,还是以上文提到的同一个情景为参照,事实都是一样的,改变的是你对该情景的说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看看参与者面对同样的情形,他所持的观点怎样使自己有机会采取行动,挖掘出那原本不为人知的事情。并不是参与者的说法比受害者的“更加真实”,但更可取,因为那让你把自己看做是对已发生问题产生影响的人,因而也能够在将来解决问题时产生影响。

以下问题用于引出参与者的故事:

1. 你现在面临什么挑战?

2. 你怎样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3. 你准备如何迎接这个挑战?

4. 你能想出更高效的办法吗?

5. 你是不是本应该做些合理的准备来降低现在的风险或缩小影响呢?

6. 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和弥补损失呢?

7. 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

这些问题对个人和在职场中出现的问题都适用。一个管理者可以用这些问题帮助员工放弃受害者姿态,一个母亲可以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受害者困境。同样,同事可以帮助他人面对困境时掌握主动权,夫妻可以帮助对方不再为婚姻感到惋惜,而是主动掌控局面。记住,有一点很重要,一个充满关爱的问责,首先是要对对方表示关爱,表现为发自内心的理解与同情,然后才是问责,表现为婚姻一连串咄咄逼人的问题,直到引导他人有力量地掌控局势,承担起责任。我将在第五章解释怎样宽容地理解他人的痛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