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醒的企业(31)

高效能人士的七项修炼 作者:(美)弗雷德·考夫曼


 

所见即所得

同一幅图,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同。对于下面这幅图,你可能看到的是两个人正透过窗户往外看。大多数西方人给出的答案都是这样的。然而,非洲村民给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他们看到的是一位母亲和儿子正在一棵棕榈树下避暑。

看待这幅图的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都各有其道理。然而,我们很少能同时看到这两种可能性。我们也许会在两种可能性之间徘徊,不过那有点费力。也有可能我们能同时看到这两种可能性,尽管这需要加倍努力。我们常常用一种方式看待事物,从而不自觉地排除了其他的可能——不仅仅是在看图的时候。 

某公司的审计员查看了上一年的财务报表,看到了一个稳步发展、运转良好的公司。同样的财务报表,公司的营销部副总看了后,却觉得公司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一个董事会成员看到报表后,觉得公司运营滞后,责任在执行总裁。有一个投资者根据这个财务报表,卖掉了自己的股份。另外一个投资者看了财务报表后,却买入了一些股份。同一份财务报表,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所采取的行动也完全不同。印第安人就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谚语:“要评价一个人,就要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与此类似,如果无法理解别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超越了幼稚的单一角度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能够接受多样化的看待世界的方法。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人们放弃“自己对真理的诠释是唯一合理诠释”的观点。然而实际上,许多人都不曾达到这样的境界。

你怎样才能包容关于色彩各异的木块、花椰菜、财务报表,进而生活中的种种不同观点呢?

你要明白,你的观点是由你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决定的。其他人持有的与你不同的观点,也是基于他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样也是有道理的。本体谦逊,并不是说人要放弃个人观点。谦逊是指,你在说“这个情况是有问题的”之类的话的时候,不忘加上“对我而言”的字眼。同时这也很清楚地说明了,同样的情况可能“对你而言”是没有问题的。谦逊和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不矛盾;你的观点还是有理有据的。但抹煞别人的观点就是有违谦逊的,因为别人的观点也同样是有其道理的。

我们生在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我们的心灵会不断诠释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因此我们的经历非常重要。我们不应该像电脑一样处理信息,而是要去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此形成自己的见解,感知我们的内心和外界发生的变化。这些感知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制造”出来的,而非外部世界。我们将自身的感知制造系统称之“心智模型”。

你的心智模型是你内心深处形成的一整套根深蒂固的设想、归纳、信念、价值观。它们引导着你去理解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举例来说,当一个客户向我诉说一个问题时,我就会用我的心智模式去理解他的处境。我的理解并不是基于我所听到,而是客户说的话触发了我内心的一些意向、记忆、感觉以及观点从而得到的认知。

不同的心智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感觉、观点及行为。如果是另外一个咨询师听到我的这个客户的诉说,由于心智模式不同,他的理解就又会不一样。他有可能会重视那些我认为无关紧要的信息,而放弃那些我认为意义重大的信息。理解不同并不成问题。问题是,当我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理时,就有本体自大的嫌疑。由于自大,使得我主张自己对客户问题的理解是唯一合理的理解。本体谦逊,要求你理解心智模式,弄清楚它们是怎样影响人的经历和行为的。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两个传教士争论怎样做好上帝分派的任务的。最后本着平息争论的精神,其中一人说道:“我和你看问题的角度差异很大,这没关系。我们不需要同意彼此。你就按照你的方式来完成上帝的工作,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解剖心智模式

这里我们采用四种“过滤器”来组织和理解自己的经历:生物性过滤器、语言过滤器、文化过滤器以及个人环境过滤器。

生物性

人类会认为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然而科学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类的听力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狗能听到的声音频率高过我们。大象能够听到我们听力范围外的低声波。猫和猫头鹰夜晚也能看得很清楚,而相比较起来,人类夜间的视力就非常差了。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有生物上的局限性,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感知的局限性。我们的感知只是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接受到的而已。

你感知不到,也就无法做出反应。狗能对超声波口哨做出反应,人就不行。蝙蝠能够在漆黑的洞穴中飞行自如,人却不行。我们生物上的局限性不仅决定了我们的经历范围,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做出反应的范围。

如果感知之门得以净化

万物本来之面目就会无限真实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人因为封闭了自己,

因而只能透过封闭空间的狭小缝隙来看待万物。

——威廉·布莱克,选自《天国与地狱的婚姻》

语言

我们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够认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并给它们贴上标签。事实上,语言也和我们的感知一样有局限性,这决定了我们经历的局限性。最基本的,我们无法谈论所有能看到的事物,我们只能看见我们说得出来的东西。

想象一下,16世纪英国的一个小山村出现了一部手机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你当时就站在一个农夫身边看着这个东西,它突然嘟嘟的发出声音来。你和农夫都看到了这个东西,也听到了它发出的声音,然而你们能够感知到的同样的东西就止于此。你听到的是“一个电话响了”,然而这个农夫听起来就觉得不知道是什么奇怪的声音了。如果你叫这个农夫“接电话”,他可能会一脸茫然地盯着你看。

这个形象的故事,跨越时空,我们无需解释就能明白。公司会计在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工程师可能看不出来。没错,工程师看到的也是同样的数据,但是他并不懂会计用以解释这些数据的语言。与此类似,工程师能够看得懂会计无法看懂的电路设计图。会计也看到了纸上的线条,他也不懂得工程师用以理解这些符号的语言。共同的语言,使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能够相互交流,能够协调我们的行为。

在它还没有进入你的脑海之前,我们看不见任何事物,一旦它进入,我们也无法再看到除它之外的任何事物。

——梭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