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供奉御药同仁堂(5)

国宝同仁堂 作者:边东子


大查柜的本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客人面前都能笑脸相迎,更何况这两位是御药房的官员。他赶紧陪着笑说:“两位爷别急。小可不是那意思,宫里到底要什么样的鹿茸,不妨说出来听听。”

两位官员的口气又软了,说:“唉,其实也怨不得你们。宫里急着要一架茄包鹿茸,这会儿,谁还会备着现货呢?”

原来,药商们根据鹿茸生长中的不同阶段,为鹿茸取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鹿茸生长初期被称为“拔桩”,长至四到五厘米,尚未分岔,形状如同茄子,便称为“茄包”。“茄包”生长期非常短,因此十分珍贵。此后,又有“小二杠”、“小三杈”和“大三杈”等的称呼。“茄包”因为物稀价高,一般的药铺不大会长期备货,免得压钱。

没有想到,大查柜一听就乐了,说道:“您二位要的‘茄包鹿茸’还真有。不过,这东西太珍贵,不在我们柜上,而是在细料库里。我说找,就是到细料库去找。细料库的钥匙由我们东家亲自掌管,出入库都严着呐。我叫人去禀告,一会儿就能拿来。”

两位官员一听,转忧为喜,连声称赞道:“都说你们同仁堂货好,看来还得加上一个‘全’字。”

同仁堂供奉御药,不能不注重一个“全”字。因为宫廷随时可能需要名贵珍稀药材,同仁堂不能不备。万一因为备货不全,误了宫里的使用,那后果就很严重了。但要时时备着那么多货,尤其是参茸之类的细货,就会压着不少钱,这对同仁堂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因此,也只有实力雄厚的大药商才能供奉御药。不过,另一方面,御药房的官员到同仁堂选取药材,也促使同仁堂对药材“纯洁、地道、上等”的标准要求得更高、更严,这对提高同仁堂药材的质量也有好处。

关于这件事,清史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乾清宫内药房首领马拴太监刘立成来传,上用茄包鹿茸一架,职等当即拣京派掌稿笔帖式廷璜、副库掌德祥亲赴同仁堂敬谨拣选上好茄包鹿茸一架,于十一月初八日恭谨进……”

“遴选药味”尚可慢慢挑,细细选,而有的时候,帝后嫔妃、皇子公主因病重急需用药,这时采用的方式就是“急传交进”,又称“即时交进”,时限很紧,一刻也不能延误。在御药房给同仁堂的用传票中,常可见到“火速交进”、“旋即票传同仁堂”、“万勿迟缓”、“不得违误”的字样。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二日,紫禁城一反常态,既非节日,也无大典,却到处铺上了红地毯,门上贴了红对联,一切都装点得喜气洋洋,可是人们却哭丧着脸,许多人穿梭般跑来跑去,手忙脚乱,神色慌张,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气”,倒似有大灾降临。

原来,十一月一日,朝廷昭告天下,“皇上生天花之喜”,也就是说同治皇帝得了天花。按旧俗,除了要当“喜事”对待以外,更不准民间炒豆,说是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按当时的规矩,在养心殿供奉起“痘神娘娘”。两宫皇太后又亲往景山寿皇殿,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同治帝度过这一关。按当时的风俗习惯,宫中被装点得喜气洋洋,以此来哄“痘神娘娘”高兴。同时又紧急延请名医,采办药物。

十一月初二的夜间,一个专差骑马从内廷奔出,直向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而来。各门的门卫挑起灯笼,扫了一眼来者所持的“传票”,没有多问,也不敢多问,就急急打开了沉重的大门。他们已经接到了朝廷代拟的圣旨:“皇上出天花之喜,所有应用预备差务,随时预备,钦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