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日本药商还把他们的一种叫作“胃活”的药拿到中国倾销,同时大吹特吹的“胃活”的“神效”。乐达义和同仁堂的员工为了对抗胃活,更为了为中华民族争口气,顶着日伪当局的压力,制出了一种效果比胃活更好的新药“活胃散”。活胃散治疗胸肋胀满,胃脘疼痛,气逆嘈杂,呕吐吞酸,消化不良,效果好,价格低,加上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义愤,都愿意支持国货,因而一上市就很受顾客欢迎。为了打击同仁堂的活胃散,日伪当局使出了各种伎俩,但是同仁堂软硬不吃,硬是把日本胃活的市场敲下来一大块。
想到这些,乐达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日本人又要染指同仁堂,这可要好好对付。
过了两天,那个日商果然来“拜会”了。从表面看,他的礼节还挺周到,鞠躬、递名片、送见面礼,一样不少,就连跟来的几个日本军官也努力学着文明人的样子行事。那个日本药商,先是恭维了一番同仁堂的药配方独特,效果好,接着就说:“敝人有幸与同仁堂合作,荣幸之至。”
乐达义赶紧截住他的话头说:“慢着,慢着,咱们还没谈合作的事呢,您怎么就‘荣幸’了呢?我想问问,我们同仁堂为什么要和您合作呢?”
“我们可以合股经营,我们来投资。这样,同仁堂的资金就会大大增加。”
乐达义一笑说:“谢您了,可是同仁堂不缺钱。大清朝廷还欠同仁堂十八万七千多两银子,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三十四吊制钱没还呢,我们都懒得要。宣统现在成了满州国皇帝,您要是能让他把这笔银子还给同仁堂,我一定好好酬谢您。”
日本药商和那几个日本军官也闹不明白乐达义是说笑话还是当真,只好陪着呵呵干笑。
“我们正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合作,同仁堂就可以名扬万国。”那个日本药商又找出一个理由。
乐达义说:“您为同仁堂操心,真难为了。其实,在南洋一带,如印尼、泰国、缅甸等地,早有当地的华侨销售同仁堂的药,而且销得还不错。对了,当年琉球还专门派人来和同仁堂交流。”
接着,他也不管这几个日本人爱听不爱听,讲起了那段往事。
那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琉球医药学家吴继志为了写作《质问本草》,采集了琉球及其附近岛屿的一百六十种药材。他把这些药材绘制成图或制成标本,请红金诚和金文和二人到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山西等地请医药学家对这些药材进行分类鉴定。吴继志点名要请教的医药专家共有四十六人,而赫然列在前面的就是北京同仁堂的周之良、邓履仁和吴美山。他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药材后,写了这样一份鉴定报告:
启者:贵国所产草本、木本共五十品,红、金二位相公带到本堂请求校正。弟等较之,十有四品,《本草纲目》有之。二本堂有之,常系所见,故记其名及可用等事,以便鉴见,如其制法见于《纲目》等书。余下草本诚不能相对;内二件有名不入药品,更问人详焉。红讳金诚,金讳文和二位相公清鉴。周之良、邓履仁和吴美山同具。
乾隆肆拾玖年甲辰贰月上旬
周之良、邓履仁和吴美山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鉴定。这就是有记载的同仁堂最早参加海外学术交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