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说:“两个副总理讲了几个钟头,但是回去还不抵老婆一席话。”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除了教育资本家本人,还要教育他们的家属,这个教育很重要。
因此,党和政府也通过各级干部和乐家自己的亲属,配合乐松生和各房沟通、谈心。乐氏家族的人,虽然对共产党的政策和乐松生的决定,领悟的有先后,理解的有深浅,但绝大多数都是通情达理的,乐松生的决定终于得到了各房的赞同。1954年,乐松生正式代表同仁堂的资方向人民政府提出了公私合营的申请。这是乐松生人生历程上的大转折,更是大飞跃。这是同仁堂历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乐松生虽然相信共产党,愿意跟党走,但是公私合营毕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谁也没有经验,真的做起来,会遇到哪些问题?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他这个资本家说话是不是算数?资方的权益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保护?乐松生心里还真是没有底。
中央和北京市的领导了解这一情况,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同仁堂代表性大,影响面广,必须从统战政策的高度加以重视,一切有关公私合营的问题,必须经市地方工业局局长王甦和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商定,在他们两位的主持下开展工作。这一决定让乐松生更加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
同仁堂公私合营工作的方案,由北京市地方工业局和同仁堂所在地的区委、区工会研究提出,又报请市委统战部批准后,正式开始执行。
1954年7月28日,工作组下店进行筹备工作。工作组由十一人组成,第一步工作是:“了解情况,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宣布合营,清点财产,估价核资,确定公私股的比重,拟定合营后企业管理方案。”原则是:“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与资方充分协商。”
8月9日,公私合营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公股代表、私股代表、职工代表、区工商联和区工会代表共七人组成,王甦任主任委员,乐松生任副主任委员。
接着,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同仁堂的资产进行清查。清产核资小组由公方的江涌波和私方的乐益卿、刘璟共同领导,除此之外,还有几位职工代表。工作组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充分协商,依靠群众,公平合理”和“从宽”、“从了”的精神,确定了工作的原则,就是“不重不漏,不多不少,不高不低,就地清点,原物不动,封签准确,保证安全”。而且要做到“清点、生产两不误”。清查小组的工作非常细致,哪步先、哪步后,都考虑得很周到。
可是清产核资不久就出了意外。乐松生因为外事活动和社会活动多,没有参与这个工作。清查小组的两位私方领导乐益卿和刘璟总是躲躲闪闪,时来时走。这是为什么?公方代表就找他们谈心。1953年7月建立的党支部,也派人来做他们的工作。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才闹明白,原来他们认为,自己是私方代表,清产核资就是查自己,不参与不合适,参与的太积极又担心引起公方或家族的误会。公方代表又和他们促膝谈心,告诉他们:“您二位可得想开了,清产核资不是算旧账,找资方的‘茬’,而是为了准确地评估资产,以利于在合营后更好地经营,合理地分配利润。”
看到公方代表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以及清产核资小组在工作中公平公正,估价合理,他们终于打消了顾虑,很快转变了态度,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清点估价工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