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隆风湿酒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可以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肌肤麻木,腰膝酸软等症。经过临床检验,证明它的疗效显著。它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奖及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塞隆风湿酒研制成功后,在鼠害严重的地区,一度出现了一个捕鼠的高潮。以农牧民为主的捕鼠队在春、秋两个捕鼠季,用科研人员为他们研制的“机关”捕鼠,那是一种特制的小弓箭,埋设在高原鼢鼠的洞口附近,鼢鼠只要碰到“机关”,就难逃一箭。这种方法效力高又不会造成对牛羊的误杀和环境的污染。因为每捕到一只高原鼢鼠,就有两块钱左右的收入,这就大大调动了当地和附近农牧民的积极性。每年春、秋两季是捕高原鼢鼠的季节。在每个捕鼠季节里,每人至少有两千元的收入,多的甚至可达到四五千元。这对于青海东部地区的农牧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就这样,“鼠”代替了“虎”,“害”变成了“宝”。同仁堂创新了一种药,青海高原少了一种害,风湿患者解除了痛苦,当地的农牧民有了一条致富的路,草原退化得到了抑制,农牧业生产得到了发展,青海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一种新药的开发,就给各方带来这样多的好处,不仅令人赞叹,更为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中医、中药是不是科学,要不要发展,能不能走向世界?这个争论长期以来虽然时起时伏,但一直没有停止过。作为中国民族品牌,中医药的代表,同仁堂必须对此有所回应。为了发展中药,让世界了解中药、接受中药,同仁堂作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有的海外媒体提出“中成药中含有超量细菌”,引起了我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这可是大难题。当时,中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中走出来,条件还很差。在中成药里,哪些细菌会造成危害?含多少细菌是超标?怎样才能防止细菌混入?如何才能杀灭有害细菌?这些都没有作过认真研究。1978年,同仁堂质量科的同志们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担起了这个沉重的任务。他们和厂化验室的同事们一起,在新上任的科长金霭英的带领下,冬天迎着风雪,夏天冒着酷暑,跑国家卫生部,跑仪器设备,跑试验药品,跑生物制品检定所,查阅各类文献,钻研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同仁堂建起了车间和厂级的细菌化验室。为了测出各道工序微生物的污染途径和数量,她又与化验室的同事在生产工序上一道道地查,在仪器前面一遍遍地测,终于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但是,光能查出细菌还不行,还要能够杀灭有害细菌,这是难度更大的工作。如何使药品中的细菌不超标,就成了一个重点攻关项目。
刚开始,有人说:“消毒还不容易吗?用高温杀菌呗!不是蒸,就是煮,连小孩都知道。”可是再一细琢磨,不行!中药处方十分复杂,有的药材在高温下会失效。金霭英说:“同仁堂的药首先得治病,要是灭了菌却治不了病,这药有什么用!”
大家都同意她的意见。于是同仁堂的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还和中国科学院、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协作,经过长期的实验、攻关,同仁堂的科技人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针对不同的药材、不同的处方、不同的细菌,采用了多种灭菌方法,有微波、远红外线、酒精蒸汽、紫外线、温热、环氧乙烷等,既保证了用药安全,又保证了药的疗效。有的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