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勇于尝试才能发掘兴趣

像李开复一样做最好的员工 作者:趜雪峰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一天都在发生新的改变,每一天都和前一天有所不同。当身边的人都一边充电一边向新的领域进军时,原地踏步的人,很快会发现自己虽年纪轻轻,却已经落伍了。今天,我们强调“自我突破”,因为不前进就意味着后退,只有积极行动,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这就需要不断地发掘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李开复说:

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因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我不赞同每个人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还要积极进取和创新。有时候,我们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敢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无形的障碍!也正是这种假想的障碍,使我们裹足不前,错过了许多我们本来应该去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

李开复的成功来自他印记在心中的目标,并善于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介绍说:

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针对自己的喜好与所长,他选择了当时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抉择,因而使他能够以计算机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考入卡内基·梅隆这所美国顶尖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研究生,继而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是的,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肯定有输有赢,但如果我们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去做,那就是自动投降,就会一输到底。李开复当初在上大学转专业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说:

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我对他们说,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我告诉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

今天,有一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学习,不成长,不钻研,每天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混过去了,最终一事无成。但是,相比之下,有成功潜质的人,他们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人格,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总是希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他们对工作有兴趣、有激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因而取得了成绩。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李开复指出:

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他人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当然,强调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挑战,并不是让我们去换公司、换职业、换工作。要知道,在我们目前服务的公司就有可能找到接近你理想工作的机会,目前岗位的工作也有可能成为我们感兴趣的工作。因为工作可以培养人,人也可以适应工作。所以,我们规划自己的生涯时,必须脚踏实地,试着有创意地思考,尽可能找到和自己理想相近或相符的工作。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自己的技能和理想工作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我们能否尽快更新原有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 我们能否改变工作以拓展经验?我们是否努力于本职工作而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我们是否发现高估了自己的一些能力,也低估了一些能力?或是环境的变化致使我们的某些技能不再适用,但某些技能却变得更重要,等等。所以,要定期更新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适应新的发展、新的需要。所以,李开复建议:

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