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民 />
毛主席离开我们32年了,但是在我的意识里,他一直在我身边,在我行进的路上,指引着我。午夜梦回,我仿佛听到他老人家熟悉的呼吸声;睡眼惺忪间,我似乎看到他窗前那盏通宵不熄的灯光。
毛主席一生钟情于人民,和人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不是神,一些人“走上神坛、走下神坛”的说法,是未能深入了解他,是对他的误解。他是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是人民的领袖。像历史歌曲唱的那样:“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咱毛主席”、“毛主席是咱社里的人”。他老人家一生都在努力,他敬重人民、依靠人民、关注人民、服务人民,并为之努力一生。他忧人民之忧,乐人民之所乐,终生与人民为伍。他的喜怒哀乐与人民是共同的、共有的。他来到你身边,即便是第一次见面,你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和颜悦色,像冬天里的火。言谈话语,举手投足,莫不散发着温馨、融洽的情感。他对警卫战士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关爱、理解和要求,犹如宽厚的父亲、平易的师长、忘年的朋友。
毛主席考虑到新中国建设需要人才,警卫战士很年轻,都是好同志,就是缺少文化知识的情况,就在警卫部队倡议创办一所由他担任校长的文化学校。明确为警卫战士规定三项任务:一是保卫工作;二是学习任务;三是调查工作。一方面回家探亲,一方面做社会调查。并亲自制定了《出差守则》。他自己花钱让人买来笔记本和文具,发给警卫战士使用。他老人家还专门抽出时间来批改警卫战士的作业,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他老人家了解到教员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结合警卫工作,结合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进行教学的情况,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文化学校办学方向对头,这些教员好,很有远见。
文化学校的学员是全团警卫人员。在他老人家的直接关怀下,课堂从中南海延伸到天南地北的边远村寨,红红火火。回乡探亲的战士不断把家乡的各种信息,从全国各地带回来,每份调查报告都是一篇课堂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听汇报。一面听战士口头讲,一面耐心地看这些杂乱又有错别字的书面材料,还不时用铅笔把一些不通的文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一一改正。如有的战士把“狭小”写成“陕小”,把“总是”写成“怎是”,他老人家认真地一边批改,一边给战士讲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有的战士不会组织材料或嫌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请别人代写。 毛主席知道了就说:不用,这样就很好,以后你们都要自己写,我要看你们自己写的。还说,一次写不好,两次,写多了就会看到进步了。
毛主席通过战士的调查报告,既了解到战士的文化学习情况,又了解到各地的社情、民情。他在战士的一份调查报告上批示:此份报告写得不错,有分析,有例证。在另一份调查报告上批示:写得还好。文字应通俗些。要研究社会情况,学习经验。他老人家把战士反映的重要情况,对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批给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领导同志研究酌处,有的则直接批给省、区、市负责人,提请注意研究解决战士反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