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7日 星期四 北京
奥申委全天都在讨论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有关问题,如评估团的来访日程,陈述的内容及负责人员等。我提出要十分重视这次工作,全力以赴,不惜工本搞好接待、陈述及北京的环境布置。1月底、2月底各彩排一次。
1993年1月8日 星期五 北京
晚,奥申委请外交部领导及几位在京休假的驻外大使共进晚餐。田曾佩、杨福昌等同志参加。席间,就外交部支持申奥工作进行了交谈。
1993年1月9日 星期六 北京
下午,出席中外记者新春联欢会。记者最有兴趣的对象是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鲁平和公安部副部长于雷。我同美合众社记者聊了几句。他说:“你不久前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未谈及申办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说,申办就像体育比赛一样,比赛结束前,谁也很难肯定说谁将获胜,而只能说谁和谁有获得奖牌的实力。北京就是属于有实力获胜的竞赛者,但最后结果如何,还要看我们的工作。
1993年1月16日 星期六 北京
与国家体委三司、国际司谈,今后在我国内举办的重要国际比赛必须放到申办奥运会的高度上来安排和组织。
与朱一念(香港)谈,朱告,美国一家公司愿帮我们做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据说去年10月就来过信,我允予回复。
1993年1月17日 星期日 北京
苏丹委员加迪尔夫妇今日抵京。原计划安排今晚与之共进晚餐。加迪尔因长途跋涉,较疲劳,改于明日中午为之接风。
我与加过去接触不多,不知他对北京申办的态度如何。
1993年1月18日 星期一 北京
中午宴请加迪尔夫妇。加曾于1970年随苏丹总理尼迈里来访,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他是尼迈里政变时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当过青体、卫生、运输部长。后苏丹发生推翻尼迈里的政变,加迪尔在狱中度过了40个月,曾一度被取消国际奥委会委员资格,1989年重新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按正常情况,加迪尔应支持北京申办。我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申奥对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加表示赞成。但在我希望他予以理解和支持时,他却未直接回答。
带有戏剧性的是,晚上北京市领导人请加迪尔夫妇吃饭,谈及他的梦想是看到奥林匹克五环旗覆盖非洲、中国、印度等。加迪尔立即大加赞扬,称这位领导人是奥林匹克市长,说必须在2000年到北京来办奥运会。他建议对外不要讲如果中国申请不到2000年奥运会时,将要继续申办2004年奥运会。他还说将有17票以上坚定不移的票,说他自己和何先生是肯定的两票,等等。
1993年1月19日 星期二 北京
驻几内亚使馆告,几奥委会执行主席迪阿洛告,最有竞争力的申办城市是北京和柏林,如2000年能在北京举办,那应该看做是在非洲和几内亚举办。迪阿洛是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成员。
《柏林日报》1月16日报道,柏林奥林匹克股份公司的公关方案认为,“柏林感谢世界”的口号已经过时,应强调经济上德国相对地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柏林至今已有12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往访,预计最少还有65名委员去访问。柏林把国际奥委会委员分为三类:1. 注重了解城市的申办计划,然后作出比较,决定投票给谁(柏林最喜欢此类委员)。2. 大约50%委员注重看举办奥运会是否得到该国人民欢迎,以及该城市组织国际比赛的经验。对此类委员培养感情的工作十分重要。3. 其余的委员,对他们起决定作用的是体育政治以及地区心理。这些委员的观点往往早已形成。
驻挪威使馆告,斯托博认为北京有很强竞争力。斯建议北京在宣传中强调悠久的文化优势。
驻意使馆告,意总理阿马托告我国大使:他作为意总理,当然站在米兰一边,但北京有很强竞争性,如打赌,他将会把宝押在北京。因德国曾举办过奥运会,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太远。
驻波兰使馆告,波奥委会主席萨莱维奇认为,目前悉尼呼声最高,因它提供的条件最好(为各国体育代表团的随行人员也提供机票)。各国体育界已在悄悄议论,说让悉尼办2000年奥运会,北京办2004年奥运会。
1993年1月20日 星期三 北京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奥申委联合召开申办奥运会宣传工作会议,请在京各新闻单位及有对外刊物的各单位来参加。曾建徽主持会议。我介绍了申办工作进展情况,伍绍祖、万嗣铨、吴重远分别讲了话。最后曾建徽对各单位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