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3年4月日记(7)

何振梁申奥日记 作者:何振梁


萨马兰奇4月18日在德国的多特蒙德的第57届世界冰球锦标赛开幕式时说:“当然我获悉了有关反奥运示威活动的情况。在大多数申办国家里,不仅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但是,多数人的意见是重要的。”

1993年4月21日 星期三 北京

下午在会议中心接见法国圣路易一所学校40多人组成的马可波罗代表团。代表团由包曼率领,包括28名14—17岁的学生。我代表中国奥委会及北京市奥申委欢迎他们,同他们谈了中国的简要现代史,指出了中国当前的政策和成就,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友好,特别尊重法国的文化传统,希望两国青少年友好携手,等等。包曼在临别时建议,2000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希望中国能邀请各国1名少年儿童出席,这将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同意他的建议。

香港工会联合会致函北京市奥申委领导说,香港工会联合会的近20万会员,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共同的心愿,发出同一个呼声——全力支持我国申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

香港房地产建筑业协会会长刘绍钧致函北京奥申委主席说,该会理事会同仁代表全体会员表示,全力支持我国申办及举办北京2000年奥运会,并期望香港成为其中的一个赛场。

香港公民协会主席张有兴致函北京奥申委主席说:“中国体育事业发达,北京设施完善,被公认为举办2000年奥运会之理想城市。香港2000年已回归祖国,亦可选作比赛场地之一,全港600万市民将同感光荣。”

旅法十大华侨团体致电国家体委,表示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泰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陈世贤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泰国华人及全世界炎黄子孙都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亚洲人民的光荣。

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致函国家体委说,祖国的一切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脉搏与祖国的命运同跳一个节奏,我们代表27000在日留学生,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

每当听到、读到海内外华人这些支持北京申奥的热情洋溢的话语,我都热血沸腾,深感我们肩负着整个民族所期望的重任,不能有丝毫懈怠和疏忽。

1993年4月22日 星期四 北京

4月19日,驻马来西亚金大使向哈姆扎委员递交申办报告。哈姆扎重申他坚决支持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并将动员其他亚洲国家支持中国。哈姆扎认为,前些时候他认为北京和悉尼的机会不相上下,目前看来北京已稍胜一筹。亚、非国家将支持中国,估计美国和加拿大也会对中国投赞成票。中国最好再在拉美国家中争取几票。

哈姆扎把形势估计得十分乐观,当然是出于对我们的友好。我们自己必须保持清醒。

美国原驻日大使、现任生态学与环境高级顾问梅耶1月12日致函萨马兰奇,支持在中国办2000年奥运会。他信中说:“所有这一切(指我开放政策及经济发展)说明,就像一年前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一样,北京看来已经做好准备,愿意也能够举办奥运会。选择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将是在肯定这个国家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家庭中的合适地位而作出的最好贡献。”萨马兰奇在1月22日复了信。梅耶于3月25日把有关函件内容告我国环保局。

下午与百发一起与公联组及万嗣铨等在小范围研究加强对委员的工作及东亚运动会期间的安排问题。

柏林姆扎盖尔等655人于3月30日写信给国际奥委会,反对柏林申办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的国家奥委会联络部通过传真转来6封反对北京申奥的信件,全都来自美国。信件署名不同,但内容、文字相同,显然出自同一组织的策划。

1993年4月25日 星期日 北京

晚,宴请多哥委员马提阿夫妇和毛里求斯委员卢希夫妇。

马提阿与卢希两人的交往甚密,是他们要求在一起活动的。访问的组织接待工作虽较方便,但不利于个别谈话,所以席间只能一般地谈谈我申办的意义,强调是为发展中国家申办奥运会。一旦申办成功,将更多地为发展中国家体育的发展作贡献。也较自然地驳斥了悉尼等对我们的攻击。

1993年4月26日 星期一 北京

上午陪马提阿和卢希两对夫妇参观天安门城楼及故宫。马提阿的腿不灵活,只能慢慢地看,边看边同他们讲我国的近代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