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抗日模范根据地(1)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断发展壮大,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高度重视。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1938年10月5日在致聂荣臻等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

这是晋察冀被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最早由来。

早在1938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演讲中,就称赞过晋察冀所取得的成就:“如王羲之所说,‘大块假我以文章’,岂只大块地方可以做文章吗?……聂荣臻现在五台山造成一个抗日根据地,在平汉、平绥之间大唱其戏。

一边喊:‘打倒王克敏’,一边喊:‘活捉聂荣臻’,打了好多回合,日本人打不过,便烧了老百姓好多房子。

也好,烧了房子他自己也不能去,老百姓又好去当游击队。

于是男女老少,全体动员,自卫军,少先队,又办学校,训练干部。

几十个县城没有官了,于是建立抗日政府,且向热河打去……”11月,就晋察冀创建一年来的斗争情况,聂荣臻向党中央写了一份详尽系统的报告。

毛泽东认为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

补充后的报告共十万余字。

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接到报告后复信聂荣臻,“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

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

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处出版,照片正传观各同志。

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

毛泽东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定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由聂荣臻署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1939年5月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实践证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晋察冀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敌后站住了脚,而且全面地创造性地执行了党中央有关抗日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动了群众,使八路军的军事斗争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使日本侵略军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晋察冀边区在彭真、聂荣臻、宋劭文等人的领导下,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

除大力加强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党的建设。

聂荣臻认为,要建设好根据地,首先必须要加强党的各级领导。

这是根据地得以巩固扩大的根本保证。

在北方分局领导下,除了成立党校,还大量举办了各级党组织的训练班,轮训党的干部。

在党员觉悟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把表现不好或不起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党。

这就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提高了党的质量,使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大为增强。

为了建立既是抗日又是民主的根据地,边区广泛地开展民主政治运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了基层政权。

聂荣臻确定,群众发动起来后,用各种办法检举基层政权中的不良分子,把他们清除出去,然后选举能代表基本群众利益的人出来掌握政权。

各地还实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

代表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

农民群众文盲多,投票选举颇为不便,他们就创造了在当时是极为民主的“豆选”办法。

就是候选人每人背后放一只碗,选民想选谁就往谁的碗里放颗豆子,最后以豆子的多少来确定选举结果。

这样的民主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党和政府领导群众普遍贯彻减租减息政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