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甘当配角(3)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两个多月中,两处作战共歼敌28万人,再次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我军的作战行动。

1948年7月20日、23日,林彪、罗荣桓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华北军区派部队攻打大同,分散傅作义部主力,以便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

7月13日,毛泽东为此致电聂荣臻等,提出了华北军区部队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的3点指示。

不久,又要聂荣臻、杨成武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面谈。

8月3日,聂荣臻、杨成武到了西柏坡。

毛泽东对他们说:华北军区以第一纵队全部,第二、第六纵队的各两个旅,共7个旅,组成西进兵团(即第三兵团),准备西出绥远作战,由杨成武统一指挥。

另外,晋绥军区的第八纵队,在绥远地区的一些地方部队,也归杨成武指挥。

绥远是傅作义的必救之地,我军西出绥远,就可以把傅作义拖住在平绥线上,调动他们向归绥转移。

这样,就可以使华北敌人不出关、少出关。

毛泽东又说,华北第二兵团要以一部出击冀东,在北平至承德线作战,配合东北野战军;以一部在北平到张家口一线,配合第三兵团作战。

第一兵团仍在山西作战,对付阎锡山。

聂荣臻对毛泽东的这些战略指示,大为折服。

三兵团西出绥远和二兵团在平绥线、北宁线的作战行动,后来被称为察绥战役。

8月9日,聂荣臻到第三兵团向团以上干部作进军绥远的动员报告时说:“华北(战局)的发展趋势,除太原外,目前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北线,我们要在那里想办法。

消灭北线之敌是东北与华北的共同任务。

二兵团打到冀东去就是为了配合东北……二兵团到冀东一打,傅作义立刻把兵调过去,我们在保北一打,他又马上把兵调回来,狼狈不堪。

有人称傅作义为‘调兵司令’。

现在傅作义部老巢空虚,根据军委指示,三兵团要排除一切困难。

坚决抄掉他的老巢,给他以很大威胁。

解放绥远,使华北与东北连成一片,对解放全国有战略意义。”

9月5日起,第三兵团由易县出发,绕过大同西进,至9月25日,一路上解放了丰镇、集宁、凉城等地,主力直逼归绥城下。

引起傅作义恐慌,急令第三十五军等主力10个师西援归绥。

乘平绥线敌兵力空虚,第二兵团直逼张家口。

傅作义怕张家口有失,又急令第三十五军等部回援张家口。

就这样,傅部主力被我军拖来拖去被动至极。

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为稳住傅作义,不使其决策逃跑,11月15日,毛泽东命第三兵团撤围归绥,察绥战役结束。

此役共歼敌21万人,不仅有力地支援了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而且还解放了包头等许多城市,完全实现了毛泽东的预期目的。

辽沈战役结束后,11月中旬,毛泽东就在考虑由东北、华北两军区配合进行平津战役的问题。

11月27日,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歼灭平、津、唐(山)、张(家口)之敌的部署》。

平津战役就此开始。

按照这一部署,华北军区部队率先行动。

第三兵团于11月30日攻占柴沟堡、万全,随后又攻占了沙岭子,切断了张家口同宣化之间的联系,完全孤立了张家口。

12月6日,第三兵团一部解放宣化,于8日完全包围了张家口。

第二兵团经过激战,于12月9日将第三十五军严密包围于新保安。

华北第二、第三兵团的上述进攻行动,有力地掩护了东北野战军有关部队得以迅速秘密入关,突然出现在华北的北部、东部地区,完全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

12月8日,聂荣臻等接到中央军委电报,内称:“杨、罗、耿(即华北第二兵团)对新保安之敌,杨、李(即华北第三兵团)对张垣(张家口)之敌,均采取迅速构筑多层包围阵地,长围久困待命攻击之方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