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在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斗争中(2)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1949年1月8日,聂荣臻来到北平东郊的八里庄,与傅作义的代表燕京大学教授、民盟北平负责人张东荪,华北“剿总”少将地政处长周北峰会谈。

张东荪说,傅作义要他谈清4个要点。

这次谈话,由聂荣臻与林彪共同署名,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

他在电报中说:“8日15时我与傅作义的代表张东荪、周北峰进行了谈话……傅对张表示以下几点:(一)平、津、塘、绥一齐解决。

(二)要平、津以后能有其他报纸。

(三)政府中要有进步人士。

(四)军队不用投降或在城内缴枪的方式,采用有步骤的办法,即是调出城外,分驻各地用整编的方式解决。”

电报中还说:张东荪表示,这4条中前3条是冠冕堂皇的陪衬话,关键是军队问题,要我们详细考虑。

聂荣臻在谈判中还问张东荪,傅作义能否下令蒋系部队出城?张说,傅作义讲,中下级军官都是他的人,能控制能保证,如有不服从命令的,傅可以解决。

聂荣臻还问:傅作义究竟是何打算?能否永远站到人民解放军方面来,还是跟蒋介石殉葬,或者幻想第三条路。

张东荪说:据我观察,傅是决不能打下去了,原因是其主力被歼,美国物资援助无望,城内粮食不能持久,第三条路有人活动过,现在傅没有这个打算。

傅是想要点面子下台,称之为光荣的交代。

聂荣臻还就这次会谈分析说,傅作义的态度有真有假,真假都很难实现,关键是蒋系军队不会听命于他。

拟答复他两条:傅能保证军队听命开出城,则到指定地点缴械;如不能保证,则要傅开口子,扣军官,实行里应外合,否则就军事解决。

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军委1月9日复电指示:(一)平、津、塘、绥均应解决,因平、津人民困难大,先解决平、津,后解决塘、绥问题。

(二)为使平、津免遭破坏,可照傅方代表提议,军队开出城外到指定地点,照我军的编制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商定具体办法后,1月12日下午1点开始实施。

(三)其他各条都不成问题。

9日当天,由林彪、聂荣臻到八里庄同张东荪、周北峰再次会谈。

林彪按照中央军委电示精神就傅方提的条件逐条作了答复,只是把双方达成协议的日期推后了一天。

聂荣臻则说:“傅作义将军除了按此办法解决平津的国民党军队,还有可能为人民做件好事外,别无出路,希望傅作义将军早下决心。”

林、聂讲话后,张东荪、周北峰连连称赞,说按解放军的编制、制度改编国民党军,这个办法好,傅作义一定能够接受。

当天他们即返回北平。

这次会议以后,双方达成了有共识的《谈判记录》。

“记录”特别说明,1月13日以前(这个限期1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天津守军必须出城接受改编,13日也是傅方答复的最后时限。

1月9日,林、聂又接到由北平地下党员李丙泉转来的傅作义的复电:有关部队问题,“亟须缜密计划,妥慎实施,方可避免糜烂,不违初衷”。

“部队出城时间,须视准备工作进行的程度及双方细节问题具体商决约定。

万一有少部分不听命令,尚需双方在技术上预有商定”。

这封电报,林、聂当即转报中央军委。

1月10日,聂荣臻又致电中央军委报告:张东荪等回到北平,恰逢郑介民(时任蒋介石政府的国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到北平。

据傅冬菊说,傅作义与郑介民谈了3个小时,出屋后傅脸色很难看,以严肃的态度对傅冬菊说,11日不要来他(傅作义)处,快回天津去(傅冬菊时任天津《大公报》记者)。

郑、傅谈话声音忽大忽小外屋听不清,估计谈得不甚愉快。

聂荣臻在这份电报中还报告: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上将参议、曾是傅作义老师的刘厚同反映,郑介民抵平,对傅作义没有影响,郑只是给中央军打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