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把后半生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
1954年10月,聂荣臻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受命主管解放军的军工生产和武器装备工作。
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使他高度重视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在为我们人民军队做‘为虎添翼’的工作。”
因此,接受任务以后,他以饱满的热情,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在他和广大军工战线同志的努力下,1956年8月,米格—17飞机仿制成功。
1955年,中国建成了第一艘木质鱼雷快艇。
1957年,建成了1000吨级中型常规鱼雷潜艇。
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聂荣臻关心的重点。
对这方面的问题,他充满了紧迫感,因为陆军历来是我国武装部队的重点和基础。
1955年4月,他同彭德怀联名向中共中央报告,对陆军武器装备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到1954年底,兵工企业投入批量生产的有手枪、冲锋枪、步枪、马枪,各种机枪、迫击炮、野战炮、榴弹炮等共11种。
并正在试制各种性能更先进的枪炮。
坦克工业到1957年能生产中型坦克。
生产能力到1957年轻武器方面基本可以满足现役部队装备和有适当储备的需要。
经过努力,到1959年,兵器工业已经有了53个直属大中型企业,不仅能生产各种制式轻武器和弹药,而且能生产大口径地面火炮和高炮、中型坦克、牵引车等重型武器装备。
在当时,可以基本满足陆军武器装备的需要。
1956年10月的一天,党的总书记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
那是中共八大以后,中央正在研究领导人的分工问题,邓小平是来征求聂荣臻的意见的。
邓小平说:“对你的工作安排,中央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中央决定调陈毅同志专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学技术工作由你来抓;二是,彭真同志工作太忙,中央想让他免兼北京市市长,你在彭真之前当过北京市的市长,现在让你官复原职;三是,你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装备工作。
三个方案由你选择。”
聂荣臻不假思索地说:“市长这个官我不想当,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
我们国家太落后,也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军工生产和武器装备工作,与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可能的话,将来兼顾也可以。
但还是请中央决定吧。”
邓小平历来果断,当即表示同意:“那就这样定了,我上报中央批准后任命。”
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第51次常委会议决定,任命聂荣臻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从此,他开始了为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奠基的征程。
聂荣臻这样快的定下决心来抓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其缘由可以上溯到他在中学读书时期。
1917年,聂荣臻考入江津中学,上的第一堂实验课,就是水在经电解后实现氢氧分离而能燃烧的现象,这简直使他为之入迷。
中国历来有句谚语,叫做“水火不相容”。
而今,经过科学这股巨大的力量,居然能使水燃烧起来。
这对青年聂荣臻来说,真是闻所未闻。
以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他思虑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旧中国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国力衰颓,备遭列强欺凌。
比照日本和西方社会的发展,聂荣臻悟出了一条道理:欲改造封建落后的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只能依靠科学和实业。
因此,他毅然到法国勤工俭学,主要的目的是到欧洲学习科学技术,以搬回拯救祖国的法宝。
然而留法勤工俭学的经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的传播,斗争的实践,使聂荣臻认识到:中国只有经过社会革命,驱逐外国侵略势力、打倒军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建设现代经济,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文化,建立现代国防,从而使祖国摆脱被某些洋人耻笑为是所谓的“东亚病夫”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