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节深入现场,主持“两弹”试验(2)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伦


随后要秘书起草贺电:“爱萍、西尧同志:消息传来,甚为兴奋,特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参加这一试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聂荣臻,1964年10月16日15时零3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以后,知情人都在兴奋之余,表示焦急,这么天大的喜讯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全国人民?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解地问。

聂荣臻说:“刚才与总理通了电话,总理说,毛主席指示,我们先不忙公布,要等外电报道证实以后再公布。”

试验现场报告,经各种数据核对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

不多久,西方各大通讯社也纷纷报道,美国侦察到中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万吨级的原子弹。

深夜23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人民日报》随即散发了套红大字的“号外”。

第二天一早,当工作人员把“号外”送到聂荣臻手里的时候,他边看边高兴地说:“这张‘号外’留下,留下,留作纪念!”实现了首次核爆炸,下一步就是把能用于飞机投掷的原子弹研制出来。

这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只用7个月就完成了。

1965年5月14日,核航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从此,中国开始有了可供实战使用的原子弹。

导弹核弹头比起核航弹来,在体积和重量上都要大大缩小,在所经受的环境条件上也更加复杂和苛刻,研制起来困难更大。

广大科研人员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再接再厉,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1966年9月5日,聂荣臻召集国防科委、二机部、七机部、导弹试验基地、核武器试验基地的负责人开会,在听取了“两弹”结合(即导弹核武器)试验准备情况的汇报以后,对大家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不能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停下来,要防止有些人思想不集中而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试验失败。

试验前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检查,不光“两弹”本身,还有外单位的协作件,主要是各种仪表,都要仔细检查。

导弹核武器飞行经过的红柳园,试验时13万居民必须疏散,一切工作停下来,以防万一。

否则,物资损失事小,出现人员伤亡问题就大了。

为了鉴定核弹头在飞行状态下的性能,“中央专委”决定,进行原子弹和导弹结合的全当量、全射程飞行核试验。

这要冒极大的风险,万一核弹头在发射现场爆炸或发射后中途掉下来,或偏离弹着区,都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为此,“中央专委”在周恩来主持下,于9月5日、10月8日、10月20日,3次开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讨论这次试验。

周恩来在会上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要求反复论证,并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要做到万无一失。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广大科技人员认真负责,做到了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使一些不放心的问题一一获得解决。

聂荣臻出席了这3次中央专委会议。

在10月20日的会议上,他说:“我深信我们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地的工作同志,都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听了各方面的汇报,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工作做得是扎实的。

我们自己研制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已经多次试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发射成功率是经得起考验的。

再说,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导弹能真正成为具有强大作战威力的武器,也必须进行实弹结合试验。

为了鼓舞同志们的信心和使各项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我决心到现场去主持这次试验。”

周恩来非常赞同聂荣臻的这番话,他说:“有聂老总去亲自主持,我们更感到放心了。”

10月24日晚上,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驱车来到钓鱼台宾馆,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毛泽东批准了这次试验,同意聂荣臻到现场主持试验,并说,这次试验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失败了也不要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