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攻克宿县城截断津浦线(1)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备耕


刘伯承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二、六两个纵队,还有军区部队,在淮河北牵制敌方张、黄维两个兵团,以保障陈毅、邓小平指挥部队在商丘西南地区,为进行歼灭战做好准备。

具有战略全局眼光的刘伯承,对战场态势作了分析:平汉铁路的确山至孝感段已经被我破袭成功,吸引了华中敌军。

至于黄维兵团正遭到我军的侧击,目的是不使敌方的各个主力集结,使徐州失去支援。

敌方现代化大兵团必须依托铁路。

刘伯承凝视着津浦铁路淮北段,再三地寻找截断敌人的要点,他的手指点到地图上宿县,告诉李达说:“津浦路是敌军补给线。

分布在徐州、新安镇、砀山、台儿庄、蒙城的李弥、黄伯韬、邱清泉、孙元良以及李延年等几个兵团的供应必须依赖它。

因为陇海铁路的郑州、开封都为我解放。

怎样才能最有力地粉碎敌人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地区与我决战的部署,首先还是在半腰上给它一刀,切断它的命脉。”

副政委邓子恢在中原军区的这半年里,从五六个战役的部署和指挥里,已经形成了对刘伯承牢固的信赖感。

刘伯承建筑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战役部署,抓住关系胜负关键的现场指挥,发扬成果、改善提高战斗力的总结等等,这些都令邓子恢赞叹不已。

老练的政治委员常常要充分发挥并支持军事首长的决心,邓子恢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刘伯承对战役的进一步部署。

“必须把宿县拿到手,截断徐州与蚌埠的联系,阻断孙元良兵团北援徐州,即使孙兵团有北援的可能,也便于运动战中加以歼灭。

这一中枢为我截断,邱清泉兵团被迫从砀山、徐州赶来求援,可以减轻对我军会战重点的压力。

这一着,有利于掌握战役的主动权,更便于第一阶段歼灭其较弱的黄伯韬兵团。”

“伯承同志的主张很好。”

邓子恢讲了自己的看法,说:“徐州的敌人处境困难。

西边的郑州、开封已经被我解放,陇海线中断,相反,我们可以利用洛阳、郑州、开封段加强运输。

中原局确定我去郑州加强工作,当然要特别做好财经工作,加速强化后勤保障。

军事上截断敌人中枢的决心,是打中要害的部署,我完全同意。

同时应该向陈毅、小平同志建议请他俩采纳,并要上报中央。

我相信中央必然会同意的。”

李达接着说道:“综观全局,首先必须切断敌人的交通枢纽,并保障我军的交通畅通无阻,以逐步造成围歼各个敌军,为最后决战创造有利的战场。

拿下宿县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师长的决心意图我是这样理解的。

从实力来看,宿县虽然有日本军队当年构筑的坚固工事,可是我中野的兵力、火力,特别是地方民工的支前和后勤保障,都足以实现这一意图。”

听了邓、李的看法之后,刘伯承表示:“这一点,我是想了好久了,至少有半个来月。

选择战场,占领要点,关系到战役的全过程,非得极端周密不可。

晚饭后我就完成这项作业,起草电文,明晨交卷。”

邓子恢劝他道:“伯承同志,你莫要太累了,况且眼睛又常发炎。”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为了决战,我也得加倍努力!”战役突破口一经确定,刘伯承显得有些激动。

“这次决战,我一定把后勤保障做好,要把弹药不间断地运到战士手里,同时组织好百万民工的战勤工作。”

李达知道,做好后勤工作,是对首长最有力的支持。

“全军都穿上棉衣,这个成绩很大,否则打不成仗的。

正规战、阵地战是要反复较量的,不是一拼一冲所能奏效的,取决于最后五分钟。

如果没有相当的物质做基础,成不了大事的,冀鲁豫的粮食和大车,功劳很大,我是忘不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