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办教育1950年10月,华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陶汉章奉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派遣,到重庆北碚,见到了当时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递上毛泽东、朱德的亲笔信。
信中内容是:中共中央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决定委派刘伯承去办学,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让他把西南的工作移交给邓小平、贺龙负责,尽快到北京领导筹建陆军大学。
刘伯承看完信,高兴地说:“古语说得好,‘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啊!请你转告中央和聂老总,我把这里的工作给小平同志和贺龙同志交代一下就走,不久即可到京复命。”
“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一贯主张,刘伯承很坦率地向战友表示:“我年纪老了,跑不动了,还当啥子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四次了,总没有当好嘛!这次就不要再去当喽。
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10月27日,一架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西郊飞机场的跑道上。
刘伯承步出机舱,朱总司令热情地向他挥手,他快步走下舷梯,两位大军事家的手紧握到了一起。
三谈定方针刘伯承到了北京,便投入领导陆军大学筹委会的紧张工作。
首先要确定校址,刘伯承偕军训部长等人实地察看了石景山地区和西北郊圆明园遗址,觉得前者投资过大,国力有困难,后者是历史要地,应是教育国人认识帝国主义的侵华史迹,都不适宜。
他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兴建一个大型的军事学院要花很多钱。
但为了培养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以支援朝鲜战场,就得早日开学。
他建议:为了减轻人民负担,陆大的校址暂时不动工兴建,先找一个马上可以办学的地方把学校办起来再说。
筹委会的同志赞同这个主张。
依据省钱又能马上开学的两条原则,南京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地方大,设备齐全,把陆大设在南京最为理想。
筹委会同意,中央也批准这个建议。
周恩来非常关心陆大的问题,他三次会见了刘伯承和陆大筹委会成员,传达了毛泽东对办好陆大的指示,基本精神是,陆大的方针仍然是延安抗大的方针,要在人民解放军建军传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
在三次会见中,刘伯承的意见得到了肯定,周恩来的意见都被认真记取并予以落实。
周恩来称赞这位南昌八一起义的老战友:“你这个人组织纪律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马上就会来。”
“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
刘伯承说。
“你搞得好,搞得好的。
你有几个特长:有学问,有搞教育的经验,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在商量交谈中,刘伯承提出几个重要问题。
他建议:将陆军大学更名为军事学院。
鉴于以后陆续要开办海、空军科,为我军现代化培养高级指挥员,以后必定会办起系列军事院校。
这个建议,立即为中央采纳。
周恩来告诉刘伯承等人:毛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帮助教学工作。
刘伯承建议:“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
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
叫专家就超脱了。
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
我说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周恩来理解他的心思,深有同感:当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那种武断霸道,瞎指挥所造成的巨大损失,记忆犹新。
“总理,我想,校址既然设在南京,能不能让陈毅同志来兼政委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你让他兼政委,找他要人、要钱、要房子就好说了,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