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人生路上多磨难他起步就逢逆境(2)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张麟


父亲说:“阜平县有个亲戚,要招个学徒的,离家有200多里呢!”

200多里和20多里,在徐向前心目中好像没有多少差别。

只要能学个手艺,远近他都不多想。

他已经懂事了:不能靠父母过一辈子,人生的路子要自己去闯。

16岁的孩子要远行,妈妈心里难舍。

可是,事到如今,只有走这条路了。

晚上,妈妈又求神拜佛。

妈妈从小在她娘家学会了念佛,嫁到徐家来,请人从五台山“请”进一尊木头菩萨,早晨、晚上三炷香。

她还打坐,吃“清口斋”,鸡、鱼、肉、蛋和蒜、葱之类的邪味都不入口。

家中发生了什么难处,她就烧香求佛。

佛祖坐在佛台上,有眼看不见,有嘴不会说话,它不能说出徐向前此行的吉凶。

阜平,既不在本乡,又不在本县,是在远离家乡的河北省西部。

那里有徐家一个远房亲戚,在县城南关开了一个铺子。

徐向前怀着喜悦和惜别家人的心情,背着个小行李卷,沿着五台山前崎岖的山道,步行走向阜平县城。

头一次远行,也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独立生活迈出的第一步。

他望着高高的五台山,在冷风中走着。

一路上,很少想事,只盼着快快到目的地。

阜平县城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山区。

老百姓说:“平山不平,阜平不富。”

小小的山区县城,四面环山。

南关,石头铺的街道上,长着几棵古槐树,古槐和古老的城门,才能说明这儿确实是个县城。

一个不起眼的门面,字号叫“广兴隆”,其实买卖很不兴旺。

这个小店,开始卖的是书和一些杂货。

老板夫妻二人为内外掌柜,另外还有个伙计,是老板娘的弟弟。

小学徒工徐向前一进店,里里外外的累活、笨活和杂务,都落在肩上。

每天早起晚睡,打水、扫地、倒夜壶、抱孩子。

他虽说与老板沾点亲,还是按学徒的规矩,先立文书:徒弟跳井与师父无关,学徒三年,不给工钱,学满出师,要谢师一年。

徐向前从小劳动惯了,学徒工的生活,他倒不觉得苦多少,只是不习惯寄人篱下的处境。

他忍耐着,默默苦熬。

男老板,是徐向前大姐夫的表兄弟。

表亲不算亲,姐夫的表兄弟,对徐向前说来,更不算亲了。

使他开心的是,这小店卖的书中,有许多是他没读过的新书。

每天干完活,便趴在柜台前,读着不花钱的书。

他从小爱看书,因为没钱买,那一次把妈妈的一对耳环和手镯偷偷拿去当铺想换钱买书,气得妈妈要打他的事他记忆犹新。

如今看书,不要钱买,真是机会难得。

开头几天,店主人倒也不说什么,过了不久,女老板向店里伙计说了,白天谁都不能看书,要忙店里事,站在柜台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夜晚,不能点灯看书,灯油点不起。

徐向前知道,这是针对他来的。

他只好尽量躲开女老板看书。

店主人的脸,像六月的天,一阵阳,一阵阴。

女当家的嘴,一会甜,一会尖,拿人家碗,属人家管。

徐向前从早到黑被支使得团团转。

一会男主人喊:“柜台上没人,去照看呀!”

一会女主人又叫:“孩子哭了,快去抱抱!”

店里另一个伙计年龄比徐向前大,个头也比他高,身强力壮,却懒得动手。

他还仗着自己是店家的近亲戚,也板起脸,支派徐向前做杂事。

里里外外,大事小事,这边喊,那边叫,使他整天脚不沾地地跑。

年景不好,小县城读书人少,店铺一天天冷落,几天难得卖出一本书。

“广兴隆”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