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因篇:医院卖了包袱甩了农民咋办?(2)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医院是公益性的,是要讲求医德的,把医院卖给企业老板,他就会以自己的想法来经营医院,他要以营利为目的,是要赚钱的,主要表现在药品提价、检查费提价、住院费提价等方面”,一位医生说。“做个钡餐检查,原来是10块,现在是30块;骨汰注射液,零售9毛一支,医院给病人开9块6毛;抗宫炎片,零售2块,医院却卖20块。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现在医院却把我们当成了赚钱的机器。”这位医生有些气愤地说。

读者反馈

农民爱看这样的文章

马立强、徐阿宝:经济日报农村版近日推出的“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在河北省定兴县农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民争相传看这份报纸,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先于镇42岁的郭文说起给妻子看病的经历,仍很伤心:“我妻子在2001年夏天查出乳房上长了一个瘤子,在县医院做的切除,然后拿到保定做切片化验,是恶性的。2002年又在保定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当时花了一万多元。之后做化疗,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在保定治了几天,然后把药拿回家,在村里继续输液,这样可以节省点钱。钱是省下来了,可条件比医院差远了,不能及时调整用药。后来癌细胞扩散了,今年夏天她就去世了。”说到这里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农村版上说的‘得了大病,真是看不起’,确实是这么回事。”

车站村的陈玉书自己开了一个小诊所,“现在的药价差别很大,比如说‘感冒清热冲剂’,知名药厂的要九角钱一袋,一般厂子的三角钱一袋,但是药效却差不多。”说到看病难,她说“主要是看大病难,去大医院挂号难,化验费高,治疗费也高,一旦做手术,没个万儿八千的根本下不来。农村版上说的‘一个星期都没挂上专家号’,我经常听人说起这种事”。

应该刹刹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读者张丽:看了贵报“12元的药,就这样卖到了170元”,我终于找到了知音,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话和一些真实见闻讲给广大读者听。

我的一位朋友是与医院打了7年交道的医药销售代表,我听他说过,他在武汉经销的一种药品,拿到手上的价格是7元,而最终医院卖给患者的是135元。那么7元的药何以卖到135元?据说,该药给医药公司是75元,批发给医院90元,医院加价到135元卖给患者。原来猫腻在“药品进医院的过程”。正是医疗服务中这些不正之风,使医药费不同寻常的虚高涨。我认为要改变药价高涨状况,首先国家应改变定价机制,如实行医药分离,医院分类管理。其次卫生主管部门及纪检人员要下决心调查整顿,刹刹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提一建议

浙江省黄岩市退休教师鲍文陆:看了贵报连续推出的“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为你们真心真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我已经70多岁,但还想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提些建议。

眼下,农民患病率高的原因,除了经济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水平低,缺少卫生保健知识,一旦农民了解了卫生保健知识,增强了健康意识,懂得一些疾病防治知识,诸如消化系统的肠胃炎、呼吸系统的伤风感冒,还有农民的腰腿病等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现在,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完全依靠“以药养人”。因此,他们只有采取不合理用药,开大处方和虚高药价的方法,增大病人医药费用。这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

希望媒体更多地关注农民看病中的问题

河南省固始县农民范合林:你们这组报道挺好,说得很真实。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术也不高明。村医只能看感冒、腹疼之类的小病,病情稍严重就得上大医院。2003年我的母亲耳朵上长了一个瘤,在县医院住院两天就花了4000多元。希望你们更多地关注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医疗保险问题。

山东省邹城市农民王良国:希望你们的记者能更多深入农民患者的家庭,去了解他们因病而带来的贫困生活。比如说你们有一些关于农民上市里的医院看病的文章,都是采访患者的,我认为你们最好是陪他们一起去医院看病,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有更深刻的感受,相信会让你们写出更切合实际的报道。

山东省肥城市农民范士行:感谢你们对我们农民的关心!我希望政府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医疗问题,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民赵成路:看了你们关于医疗方面的报道,我觉得还需要注意一下在农村里面的医药质量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在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让我们买到放心药。我觉得你们的报道可以做得更全面,因为造成目前农村的医疗问题的原因不仅是医疗系统、体制的问题,还有农民的经济收入、负担、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原因,我觉得还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探讨。

网友热评本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